47岁的张女士在6年前诊断为脊髓空洞症,张女士刚开始心里很想放弃治疗,刚发病的时候,医院诊治,一直服用西药,可治疗未能有效控制症状,所以几度的想要放弃,后来近因病证加重,家人经人介绍,就前来我治疗了。
脊髓空洞症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原因造成脊髓神经受损导致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终身性疾病。此病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出现瘫痪、神经功能紊乱等。脊髓空洞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患者案例
张某某,女,47岁,河南人
在6年前诊断为脊髓空洞症,医院诊治,一直服用西药,可治疗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我院诊治。
腰背疼痛如针刺,肢体困重,关节畸形,手足不温,舌肌轻微萎缩,头沉,吞咽不利,走路步态不稳,皮肤增粗,口淡,舌质暗淡瘀紫,苔白厚腻,脉沉涩。
辨为寒痰滞脉,瘀血胶阻证,治当温阳化痰,活血化瘀。
给予“五行肌康宁”,吴茱萸,当归,川芎,白芍,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甘草,姜半夏,麦冬,陈皮,茯苓等等,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一诊:患者下肢活动稍好观其举步较稳,脉舌无变化,上方继续服用。
二诊:手足不温,腰背疼痛略有减轻,肢体沉重缓解,睡眠尚可,四肢感觉功能仍差。。
三诊:苔腻好转,后痛温觉已有改善,颈背部时感不适。吞咽不利较前好转,感觉痛觉较前灵敏,左上肢麻木感明显减轻,脊背胸椎痛、酸、胀感消失,头部不适,四肢关节遇阴雨天不适。
四诊:病证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得以稳定,为了巩固疗效,更变了药方,随访1年,病情控制,未再加重。
根据手足不温、口淡、苔白辨为寒,再根据腰背疼痛如针刺、舌质暗淡瘀紫、脉沉涩辨为瘀血,因肢体困重、头沉辨为痰湿,又因苔白厚腻辨为寒痰,以此辨为寒痰滞脉,瘀血胶阻证。方以温经汤温经散寒,通经化瘀;以二陈汤醒脾燥湿,温阳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本文指导专家
国医大师周超凡教授传承弟子
医院痿症科主任
北京德胜康联痿症研究院特聘专家
中医世家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
法制晚报《健康大讲堂》特约专家
殷世荣主任,对痿症及疑难杂症拥有三十多年中医诊断与治疗经验,尤其对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脊髓空洞症、脊髓炎、脱髓鞘病变、胸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疑难杂症,擅长运用传统中医、中药,以“辩证诊治、对症施治”为原则,进行对因、对症、循根治疗。行医数十年来,凭借高超的医学造诣、精湛的诊治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施治方案,深受广大来诊患者的一致欢迎,备受国内外业界专家的广泛
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很多患者患病后都不知道冷热,烫伤了自己都不知道,有时做事时,割伤了自己也不知道,直到看到流血才知道。
02
萎缩或者部分瘫痪
患者还会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
03
半侧少汗或多汗
脊髓空洞症的病变损害身体的肢体与躯干皮肤可能会导致患者分泌异常,很多患者都会出现多汗或少汗症。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或一侧的上半身。
04
中枢型痛
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面伴咀嚼肌力弱、部分离性感觉缺失。
“五行肌康宁”精选多种名贵中草药入药,可以直达病灶,具有补气、健脾、活血的功效。应用整体调节优势,平衡人体阴阳,培补人体元气,能补肾生髓,滋养督脉,维持正常免疫机能,减少病情复发!
“五行肌康宁”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分阶段、分步骤对症治疗,并且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治疗组方,此治疗方法严谨缜密、照顾周全、一环扣一环。有效的个性化治疗,能让患者少受苦,康复更快,是患者摆脱脊髓空洞症疾病的理想选择。
如果您生活中有关于痿症科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脊髓空洞症、肌肉萎缩、肢体麻木、脱髓鞘病变、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痛等顽固性疾病”或者想了解中医是怎么治疗的,长按下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