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疼痛医学的发展
解除疼痛是医学领域常议常新的话题,也是至今未解的课题。最早中医就对疼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的“以痛为腧”、“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及汉代华佗的口服“麻沸散”外科手术等都为认识疼痛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现代医学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麻醉科开设疼痛门诊。50年代始,国外相继开设疼痛门诊、疼痛研究中心。年国际疼痛学会成立,是疼痛研究与治疗的里程碑。
中国疼痛医学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针刺麻痹,治疗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年成立了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医院疼痛科相继开设,年7月16日,卫生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增加“疼痛科”并确定为临床一级诊疗科目,规医院开展疼痛诊疗。
二、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人体感觉神经系统的组织受到损伤或异常刺激导致大脑不愉快的感受和情绪体验。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三、疼痛科的诊疗范围
1、急性疼痛:软组织及关节急性损伤疼痛,手术后疼痛,产科疼痛,急性带状孢疹疼痛,痛风,各种急性损伤、扭伤,肌筋膜炎。
2、慢性疼痛:软组织及关节劳损性或退变疼痛,椎间盘源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各种神经血管性头痛,紧张型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各种肌肉劳损,退行性骨关节病、滑膜炎,滑囊炎,腱鞘炎。
3、顽固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疱疹后遗神经痛,顽固性头痛,椎间盘突出。
4、癌性疼痛:晚期肿瘤痛,肿瘤转移痛等。
5、特殊疼痛类:血栓性脉管炎,顽固性心绞痛,特发性胸腹痛,各种疑难复杂疼痛。
6、相关学科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痉挛性疾病,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逆,末梢血管疾患,失眠等。
四、疼痛科的主要治疗技术
1、神经阻滞:局部阻滞、神经营养,阻断疼痛等伤害性刺激向中枢传导,从而打破恶性病理循环,既是症状治疗,又是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
治疗疼痛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
附:WHO癌痛治疗的5个主要原则给药:
a、口服给药。简便、无创、便于患者长期用药,对大多数疼痛患者都适用。
b、按时给药。注意:是“按时”给药,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c、按三阶梯原则给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
d、用药个体化。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
e、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物理治疗(包括中医疗法)
4、电刺激疗法:脉冲电流刺激可引起周围神经粗纤维兴奋,冲动传导至中枢系统,使脑啡肽、内啡肽释放,引起镇痛效应
5、射频治疗:可以选择性毁损痛觉纤维,保留触觉
6、心理治疗
慢性疼痛患者或多或少具有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隐患,需要疼痛工作者注意并予干预治疗。
7、超声引导下的疼痛治疗
以上是超声引导下药物松解治疗
8、脊柱内镜手术治疗
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微创术,硬膜外镜
9、其他微创:臭氧疗法,关节腔注射,等离子,胶原酶溶核术,肉*素,三叉神经痛微球囊术,PRP治疗术
上图为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
五、疼痛科的未来
疼痛科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医学特点,覆盖人群广,病情复杂难治。未来的疼痛科必须综合临床、康复医学、中医等理论及治疗方法,加以融合,在注重神经、肌肉等的基础上,结合康复医学的生物力学训练;临床医学的诊疗思路和微创技术的改良与创新;超声引导、DSA定位等微创引导技术的改进扩展;融合中医的有效治疗方法;拓展疼痛科治疗的疾病谱,综合运用,疼痛科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作者简介:
感谢我的老师广州医科大学附二院疼痛中心万丽主任、陈金生主任、宫庆娟教授、张建波博士提供的病例!
别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