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1天
知识点梳理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二.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意识的出现
性意识是指人对性的认识和态度,是人类关于性问题的思维活动,它左右着人的性行为。中学生性意识的特点为:
1.渴望了解性知识;
2.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
3.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
4.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性情感是指在两性活动中有关爱慕、吸引或憎恨等感情的发展变化。中学生性情感的发展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疏远异性阶段;
2.接近异性阶段;
3.异性眷恋阶段;
4.择偶尝试阶段。
三.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
四.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具有独特性、社会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五.人格的结构
1.气质与性格
(1)气质
(2)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2.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有许多种,主要有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同时型和继时型等。
3.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六.人格的结构
1.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
(3)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程度。
2.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他们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其作用可归纳如下:
(1)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
(2)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因素
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家庭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型教养方式。
(2)放纵型教养方式。
(3)民主型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不仅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发展智力、进行*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地方,是促进儿童形成和发展人格特征最重要的部门,学生具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5.个人主观因素
人格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七.情绪的概念
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八.情绪的分类
1.情绪的基本分类
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说。但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2.情绪状态分类
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九.情绪的理论
(一)詹姆士一兰格理论
该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即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一巴德学说
坎农认为,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他们都受丘脑的控制。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之为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
(三)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一兴奋说,强调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四)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五)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六)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该理论主要以伊扎德为代表,他的情绪动机一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九.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一)忧郁
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忧郁情绪是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消极情绪表现。长期的忧郁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生活。
(二)恐惧
在中学生常见的恐惧情绪有社交恐惧和学校恐惧。社交恐惧表现在怕与人打交道,遇生人特别是异性时面红耳赤、神经紧张,严重时拒绝与任何人接触,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很大的妨碍;学校恐惧表现为对环境不适应,紧张、焦虑,害怕去学校。这种紧张情绪有时会导致一些诸如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出汗发抖、腹痛泻等症状,个别严重者会演变成情绪障碍。
(三)孤独
孤独感是青春期中一种常见的情绪感受,是自然正常的,它标志着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长期孤独会使人变得消沉、脆弱、萎靡不振、痛苦,进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
(四)愤怒
中学生由于思维片面、偏激,控制冲动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愤怒情绪。愤怒会使人的神经系统出现紊乱,容易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神经衰弱等症状。暴怒会使人丧失理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十.中学生的情绪的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
4.心境化和持久性。
十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一)感觉的发展
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精确区分各种颜色和色度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二)知觉的发展
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十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
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十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第三,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
第五,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十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十四.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一)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有关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二)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三)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十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一)认知发展的机制
1.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2.同化和顺应
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3.平衡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二)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提出,以下四个基本因素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是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2.练习和经验,皮亚杰把经验区别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前者主要作用于物体,由个体对物体的个别动作(如摸、触、推等)获得物体的特性(如物体的体积大小,物理重量等)。后者指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由此形成的就是逻辑数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皮亚杰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单性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去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1)认识命题之间关系。
(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十六.维果斯基的心里发展观与教育
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他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一)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3.内化学说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往期推荐(点击标题就可以看到文章哦!)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天丨教育基础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2天丨中学课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3天丨教学概述及过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4天丨教学原则及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5天丨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6天丨认知过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7天丨学习动机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8天丨学习迁移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9天丨学习策略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0天丨学习理论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