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
帕金森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在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常出现的一些非运动症状,称为早期信号。
1、嗅觉减退:
假如面对香蕉、泡菜、香菜等食物时,嗅觉迟钝,难以闻到气味,或者难以辨别气味之间的区别,那么就叫作嗅觉减退。80%-9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嗅觉障碍。嗅觉障碍可能发生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排除由于感冒、鼻塞引起的嗅觉减退,就要记得去神经内科或者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看看医生。
2、疲劳与疼痛:
50%的帕金森患者疾病早期出现疲劳,60%-70%的出现颈部疼痛、背痛、全疼痛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早期肌张力增高导致的。如果再出现活动减慢,更要警惕帕金森病。
3、情感障碍:
抑郁发生率约10-45%,表现为情绪低落,开心不起来,表情减少,不愿意出门活动,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
4、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约60-98%,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片断化)、日间过度嗜睡、睡眠周期性腿动(PLMS)/不宁腿综合征(RLS)、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等等。不宁腿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下肢不适感,强烈的活动下肢的冲动,休息或静止状态下症状加重,活动后症状缓解,夜间症状加重。RBD表现出生动的梦境,伴肢体活动、打人等。
5、便秘:
研究显示,很多帕金森病患者早在确诊前10~15年就有便秘的症状,是帕金森病运动前期的最有力和持续时间最久的证据。
6、排尿异常:
包括尿急,尿频,夜尿次数多,尿失禁等等,如果排除了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尿道综合征,还要让神经内科医师看看有没有帕金森病早期的其他线索。
这些早期信号对确诊帕金森病特异性差,需要临床医师结合遗传、影像及其它因素综合判断,追踪观察。
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神经退行性疾病,跟大脑老化有关,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和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
1、适当的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例如下棋、跳舞,可选择广场舞,探戈,打太极拳、瑜伽等。
2、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的物质,例如重金属、杀虫剂、除草剂等。
3、喝绿茶、喝咖啡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保持好心情也非常重要。
4、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熬夜很烧脑,导致慢性炎症,加速神经细胞凋亡。
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在没有出现运动症状前是不能诊断帕金森病的,主要是治疗非运动症状。目前帕金森病尚没有根治方法,但通过采取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其他辅助康复等治疗方法,可以大大减缓症状,让患者能够独立生活,且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患者才能早获益。发现老年人有手抖,动作迟缓,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一旦确诊为帕金森病,就要尽早治疗。
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遗传变性病亚专科
神经遗传变性病亚专科团队由多年从事神经遗传变性病的专科医师组成。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其中博士及在读博士3人,骨干成员曾在中山大学、医院、医院培训学习,工作重点着眼于神经遗传病和变性病的诊疗工作,擅长神经系统变性病、神经系统遗传病、脊髓疾病、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等疾病的诊断治疗。神经内科有齐全的神经电生理室、神经肌肉病理室,医院配套有中心实验室进行分子检测,与深圳爱湾医学、金域检验、康圣环球等医学检验公司合作开展基因检测、分子检测。
科普指导专家李庆*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神经遗传变性病亚专科学术带头人
曾任中国卒中学会会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和痴呆学组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生化学组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功能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和参与厅级、市级课题项目10余项,获东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共发表SCI、中华系列期刊、核心期刊等各级论文37篇。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癫痫、头痛、头晕和失眠等疾病诊断和治疗。曾获得东莞市青年岗位工作能手。
专科团队李庆*、郑春兰、温茂林、
赵华见、袁昆雄、王清勇
诊疗范围一、神经变性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功能障碍和记忆与认知功能障碍。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分为以下几组:
1、姿势和运动异常综合征,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
2、进行性痴呆综合征,如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等。
3、进行性痴呆伴其他异常,如Huntington舞蹈病、皮质基底节变性、多系统萎缩等。
4、进行性共济失调综合征,如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
5、缓慢进展的肌无力和肌萎缩综合征,如运动神经元病、肌营养不良等。
6、感觉和运动障碍,如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等。
7、进行性失明或眼外肌麻痹,如遗传性视神经病等。
8、以神经感觉性耳聋为特点的综合征,如遗传性听力丧失伴神经系统萎缩等。
二、神经系统遗传病,可起病于任何年龄,根据受累部位和遗传特点分类:
1、遗传性周围神经系统疾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遗传性孤立性睑下垂、先天性面肌双瘫、Marcus-Gunn综合征、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Dejerin-Sotta综合征、Refsum病、遗传性复发性局灶性神经病、遗传性感觉和植物周围神经病、家庭遗传性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血卟啉病性周围神经病等疾病。
2、脊髓-小脑-脑干疾病:Friedreich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无β脂蛋白血症、脊髓-桥脑变性、橄榄桥脑小脑萎缩(Menzel型)、小脑-橄榄萎缩(Holmes型)、肌阵挛性小脑协同障碍、Marinesco-Sjǒgren综合征、Joseph病、周期性共济失调等疾病
3、锥体外系疾病:肝豆状核变性、Huntington病、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原发性震颤、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遗传性过度惊跳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Fahr综合征、Hallervorden-Spatz病等疾病。
4、运动神经元疾病:家庭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肌萎缩症、成年慢性近端脊肌萎缩症、慢性进行性远端脊肌萎缩症、肩胛腓骨肌萎缩症、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等疾病。
5、肌肉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强直症、先天性副肌强直症、低钾性周期性麻痹、高钾性周期性麻痹、正常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先天性或家庭性重症肌无力综合征等疾病。
6、线粒体遗传病:线粒体肌病、肌阵挛性癫痫伴蓬毛样红纤维、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等疾病。
7、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脑-面血管瘤病、着色性干皮病、色素失禁症、脱色素性色素失禁症等疾病。
8、发作性疾病:癫痫、热性惊厥、偏头痛、遗传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9、遗传代谢病: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病、鞘脂代谢病、粘多糖累积病、粘脂累积病、寡糖苷累积病、过氧化体病、脂蛋白代谢病和蛋白脂代谢病、核酸代谢病、糖代谢病、重金属代谢病等疾病。
10、染色体疾病:先天愚型、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Turner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11、朊蛋白感染疾病:Creutzfeldt-Jakob病、致死性家庭性失眠症、Gerstmann-Straussler综合征
12、神经系统多基因遗传病: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缺血性卒中、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END
本
盆底肌的作用
盆底肌,就是骨盆底部的肌肉,它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具有多项生理功能: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盆底肌损伤后造成的疾病主要包括:
1、压力性尿失禁咳嗽、喷嚏、大笑、提重物时,不由自主的漏尿。
2、盆底器官脱垂阴部有下坠感,伴腰背酸痛,子宫脱至阴道口外时,走路感摩擦感,甚至引起溃疡。
3、女性性功能障碍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
盆底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有物理疗法、子宫托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三种疗法,目前,还没有药物能有效治疗盆底疾病。怎么预防或降低盆底疾病的发生?
保持合适的体重,肥胖的应减轻体重;多饮水,禁止饮用含咖啡因饮料;戒烟;多食蔬菜水果;生活起居规律调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压的运动,治疗好慢性咳嗽、便秘,避免提10斤以上的重物等。科室简介
医院神经康复中心III病区隶属于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湖北医药学院康复医学系本、专科临床实习基地;十堰市医院、十堰市残联肢残协会共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培训基地,十堰市脑卒中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科室下辖神经康复住院病区、神经康复功能室、临床神经调制中心,与十堰市肢体残疾协会共建“十堰市医院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其中神经康复住院病区有标准病床40张,每年接受来自省内外住院病人超过人,主要收治对象为: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截瘫(脊髓损伤、脊髓炎等)、偏瘫(脑卒中、脑外伤等)、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等障碍)、排尿排便障碍(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肠道、盆底肌功能障碍等)及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为主要研究方向。
科室拥有肌电图、诱发电位、电诊断、尿动力检查等设备,为整个院区提供临床电生理及尿动力检查。对脊髓损伤、中风、颅脑外伤、周围神经病损等造成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的康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在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非侵入性神经康复调控技术治疗偏瘫、截瘫的肢体功能恢复、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尿失禁、非梗阻型尿潴留、排尿疼痛等)、肢体痉挛等方面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十堰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是我病区与十堰市肢体残疾协会共建,主要负责十堰市本地区及周边地市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就业能力培训及社会生活能力的适应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