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离子通道药物在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
TUhjnbcbe - 2021/6/10 21:10:00
摘要

带状疱疹发病率在人群中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带状疱疹神经痛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主要与外周、中枢敏化相关,在外周敏化过程中,神经元的异常放电的产生和传递是至关重要的,主要涉及几个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钠离子内流是疼痛信号产生的关键,同时突触前膜的钙离子内流又是触发囊泡释放神经递质启动突触后反应的关键,而钾离子则通过稳定细胞膜电位,抑制疼痛信号的产生。本文针对上述三类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简要介绍其在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药物治疗进展。

正文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由潜伏在背根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VZV)重新激活,在感觉神经的相应节段引起疱疹,导致感觉神经受损并伴严重的疼痛。带状疱疹(HZ)发病率在人群中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中国,年龄≥50岁的人群中的平均发病率为3.43/人年。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加拿大、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人群中显示带状疱疹发病率为4~4.5/人年。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其并发症不仅影响病人情绪、睡眠和生活质量,同时对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以美国为例,其损失高达24亿美元/每年。

国际疼痛学会(IASP)在年7月更新了疼痛的定义,中文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带状疱疹神经痛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具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的共性,Baron等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中的三种表型,由此将诊疗思路推广到依照病理学机制进行治疗的模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相关。当神经受到损伤或炎症影响后,局部感觉神经如无髓鞘的C纤维和有髓鞘的Aδ纤维的伤害感受器敏感性增加,异常放电使得传递至背根神经节的信号改变,进一步造成背根神经节异常放电及一系列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影响中枢的胶质细胞激活、炎症介质释放、皮质重塑、下行抑制和易化失衡。从细胞和分子角度来说,疼痛信号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是细胞膜异常放电、兴奋的基础。

目前指南上所推荐的药物治疗均未能完全缓解带状疱疹病人疼痛症状,同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显著,部分老年病人因此错失*金的治疗时间窗,疾病随之进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此为带状疱疹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对病人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也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使得新药开发、给药途径和给药模式的创新也日趋重要。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如上所述,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者对电压门控离子通道调节剂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离子亚通道的特异性结合及给药途径、给药模式的创新。本文旨在介绍目前电压门控离子通道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和疗效,同时补充最新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相关药物或产品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思路,也为临床一线的同行提供有价值的用药参考。

一、钠离子通道调节剂

1.利多卡因

钠离子通道调节剂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钠离子内流,干扰疼痛信号的产生。钠离子通道阻滞剂—中效局部麻醉剂利多卡因在给药途径和模式方面呈现的形式多样,其用法用量也尚存争议。

利多卡因贴

当以贴剂形式使用时,利多卡因经稳定释放下引起镇痛,通常不良反应仅为局部皮肤刺激。在年率先获得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PHN治疗的批准,目前其已在欧洲和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PHN。Binder等纳入了位受试者,有51.7%至少获得了中度疼痛缓解,利多卡因和安慰剂组的中位退出时间分别为14.0和6.0天,利多卡因较安慰剂能有效缓解PHN。Hans等对位病人进行为期12个月的研究,认为长期使用5%利多卡因药膏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缓解疼痛。而另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尽管利多卡因和安慰剂之间因疼痛缓解不足而中止的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利多卡因仍有一些潜在的益处。因此,5%利多卡因贴剂仍被认为是老年人群的一线疗法,但只能用于完整皮肤,以防全身血药浓度过高,一般每日推荐1~3贴,每贴持续12小时后需停用12小时。

利多卡因喷雾剂

Kanai等将24名PHN病人分配至利多卡因喷雾组和生理盐水组,同时又用单队列、不设盲的方法纳入了例PHN病人,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两个研究中评估了与PHN相关的阵发性疼痛的快速起效时间,结果发现都是有效的。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治疗外周神经疼痛(包括PHN)已引起

1
查看完整版本: 离子通道药物在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