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康复科成立于年,前身为按摩理疗科,年增设有康复科住院部,为将中医传统康复与西医现代康复结合,旨在更好的服务辖区百姓,年月斥巨资打造的康复大楼投入使用,位于老住院部的三、四楼(进贤大道98号),三楼设为康复住院部,有医生办公室、康复评定室、护士站及0多张病床,四楼为综合治疗室,设有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针灸室、推拿室、言语及认知障碍治疗室、吞咽治疗室、心理咨询室、物理治疗室、中药熏蒸室、牵引室,还有特色的热敏灸室。医院先后派遣医院进修先进的康复技术,并引进大量现代康复设备,积极开展神经康复、骨科术后康复、慢性疼痛康复、运动损伤康复及产后康复等康复治疗。
科室功能介绍
一、神经康复
脑卒中、脑外伤术后的偏瘫、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周围神经损伤及面瘫,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感觉、二便障碍。
二、骨科术后康复
术后出现的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疼痛肿胀、肌肉废用性萎缩、软组织粘连、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如骨折金属内固术、关节置换术、韧带重建术、肌腱缝合术等。
三、慢性疼痛康复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肩周炎等。
四、运动损伤康复
由于不规范的、不科学的运动方式导致的急慢性疼痛,例如:网球肘、腱鞘炎、疲劳性肌腱炎、急性关节扭伤、急性肌肉拉伤等。
五、产后康复
产后腹直肌分离、盆底肌群薄弱引起的二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六、亚健康调理(治未病)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呈现亚健康状态,出现身体各种不适却无器质性疾病。康复医学科运用各项仪器、医学技能等专门针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调理(治未病),健康保健。
科室开展的康复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徒手平衡功能检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手功能评定、步态分析检查、认知知觉功能检查、失认失用评定等。
目前,我科还有吞咽障碍治疗仪、言语治疗系统、作业治疗设备、PT床、牵引床、生物反馈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温灸治疗仪、平衡训练设备、上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减重训练设备、电动起立床、超短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低频痉挛肌治疗仪、中药熏蒸治疗仪、蜡疗仪等各种康复评估治疗设备。
开展的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及作业疗法:有氧运动训练、引导式教育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关节松动术、推拿治疗、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中频电疗法、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疗法、磁疗法、超声波疗法、石蜡疗法、牵引疗法等。
科室资讯
一,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
利用一定的强度的低频脉冲,刺激神经或肌肉,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肌肉或肌群的功能和目的。适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脊髓损伤后截瘫、脑瘫、周围神经损失、疼痛综合征、关节活动受限、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
二、上下肢康复运动训练踏车
适用于脑梗、脑出血、脑外伤、急性脊髓炎等神经系统疾病,通过康复运动脚踏车锻炼可以显著提高肌力,协调行走能力,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等。
三、蜡疗治疗仪
利用石蜡的热容量大、导热性小、没有热的对流特性以及在冷却过程中体积逐渐缩小的压缩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适用于手足的肌腱韧带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关节功能障碍、冻伤等。
四、冲击波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
利用设备产生的冲击波,通过水囊或其他方式耦合进入人体,聚焦于病灶实现治疗。适用于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足底筋膜炎、止点性跟腱炎等。
五、言语认知治疗仪通过各类趣味游戏帮助,有效改善发声和认知功能,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是指人们源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知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六、超短波治疗仪利用超短波的高频震荡电流作用于人体进修治疗,可以加快组织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适用于外科、内科、皮肤科、神经科等。七、脑循环治疗仪通过生物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对脑部进行刺激,可以扩大脑血管改善微循环,适用于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偏头痛、失眠等症状。八、下肢智能康复训练系统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是一款主要用来对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模拟步行训练的仪器,具有主被动两种训练模式,该仪器同时具有跟踪评估模式、痉挛检测模式等,使用过程中安全性高,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步态模式。九、四肢联动治疗仪四肢联动训练仪通过自主控制的肢体被动康复运动功能训练,抑制异常、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同时加强较弱肌肉力量训练,从而达到防治并发症的目的,适用于中风,偏瘫,截瘫,心肺康复,骨关节病,老年康复,有氧训练等各康复领域。以下为各治疗室图片运动一室运动二室作业治疗室物理治疗室医疗专家介绍医疗特色特色康复之一——脑卒中的康复脑卒中(stroke)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使得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康复治疗目的:预防废用性综合征,防治压疮、肩一手综合征、关节挛缩、废用性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等常见的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为主动性训练创造条件;争取生活自理、回归家庭、社会及工作。
康复时机:脑梗死患者病后2-天,脑出血1周左右,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个月以内,发病后6个月都是有效期。病程1年以上,康复疗效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降低。
康复方法:脑卒中康复治疗包括三级
一级康复是在发病开始一月内,主要内容包括正确的体位摆放,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开始床上的主动活动训练及床上自理活动;
二级康复一般为病后第2个月初至第个月末。内容主要包括站立训练、站立平衡、单腿站立、行走训练和上下楼梯训练,以解决患者行走问题,目的是降低肌张力以缓解痉挛,打破共同运动的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
三级康复为恢复后期。训练和指导患者更加自如地使用患侧,更好地掌握各种家庭日常生活能力,在保证运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及工作。特色康复之二——颈椎病的康复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导致颈脊神经、颈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这类患者轻则常常感到头、颈、肩及臂麻木,重则可导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及瘫痪等。常见颈椎病有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治疗两类。除了少数脊髓型颈椎病,大多数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均可收到良好疗效。1.颈椎牵引疗法:此疗法是颈椎病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治疗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变部位、性别、年龄、体质、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适当的调整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2.物理因子治疗:急性期用超短波,紫外线流等方法可明显减轻症状,疼痛缓解后可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巩固疗效。.手法治疗:通过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收到解痉镇痛的效果。手法的治疗应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以防出现意外。4.药物治疗:药物在本病的治疗中可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可选择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血管扩张剂及中草药等。5.功能锻炼:在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宜适当休息,待症状减轻,可以开始颈肩及背部的功能锻炼,锻炼时颈部活动的范围要小一些,用力不宜过猛。6.其他:颈椎病的治疗还有封闭疗法、针灸、电针、耳针、围领及颈托保护等医疗措施,对改善症状也都有一定疗效。特色康复之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因是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据统计85-90%的患者经过积极适当的非手术治疗都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有牵引(包括多方位快速牵引和慢牵)、骶裂孔注射、超短波、中频电疗、离子导入、光疗、磁疗、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我科自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维多功能牵引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为92.5%。特色康复之四——脊髓损伤的康复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创伤、各种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占位性病变以及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脊髓的感觉、运动、反射等功能的减弱或丧失。具体表现为身体瘫痪、感觉麻痹、骨关节功能障碍、大小便控制障碍、性功能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同时合并挛缩、疼痛、感染、结石、心理障碍等并发症。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的主要方法1.物理治疗: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例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厕所马桶等移动动作),利用水疗、光疗、生物反馈等有针对性促进康复。2.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动作(如编织等),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心理治疗:针对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反对独立求适应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采用个别和集体、家庭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4.康复工程:利用必要的支具来辅助站立和步行,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补偿功能的不足。5.临床康复:预防各种合并症发生,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6.中医康复: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推拿、中药等手段,促进康复,7.营养治疗: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康复训练的需要。特色物理治疗之五——指数曲线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病损指数曲线电刺激是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一种,可选择性的作用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是治疗周围神经病损如臂丛神经损伤、挠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腓神经损伤、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的主要康复方法,其治疗作用:1.延迟病变肌肉的萎缩;2.防止肌肉大量失水和发生电解质紊乱、酶系统和收缩物质的破坏;.保留肌肉中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防止其挛缩和束间凝集;4.抑制肌肉的纤维化。康复科已经利用指数曲线波治疗周围神经病损10余年,在治疗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摸索,由S-D曲线等电诊断技术决定神经受损和神经恢复情况,并由其及时调整电刺激的各种参数,同时适时结合其他的物理因子治疗如红外线、超短波、He-Ne激光、运动体操等尽快和最大恢复神经功能,已为数千名患者解除了病痛,使其恢复了正常生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