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颈交界区畸形指枕骨、寰椎和枢椎的骨性结构及其周围的软组织病变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目前对于寰枕交界区畸形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还是以复位和内固定等外科手术为主。但寰枕交界区解剖结构复杂,需要术者对该部位的解剖有充分的认识。在寰枢椎侧方关节的后方,有着丰富的静脉丛,并且还有颈2神经根从静脉丛中穿过,手术最大的风险在于寰枢椎侧方关节松解时引起的静脉性出血。图颈2神经根与其周围静脉丛关系的模式图(红色虚线为后正中线,绿线为离断处,*色为颈2神经根,蓝色区域为静脉丛。
a:静脉丛由内向外总宽度;
b:静脉丛内侧缘距后正中线的距离;
c:静脉丛最大限度剥离后距后正中线的距离;
d和e分别为C2椎弓根宽度和上突关节高度;
f和g分别为离断颈2神经根后显露的心侧块高度和宽度;m1、m2分别为枢椎椎弓根屮点与静脉丛下缘两端的距离;n1、n2分别为颈2神经根穿出静脉丛侧与该侧上下端的距离)
寰枢椎侧方关节周围的解剖形态1寰枕交界区后部解剖形态
从后部可以很清晰看到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寰枕关节由寰椎两侧侧块的上关节凹与相应的枕骨髁构成,中间有寰枕筋膜。寰枢关节由第一颈椎寰椎和第二颈椎枢椎之间连结,一共包括3个独立的关节,即2个寰枢外侧关节和1个寰枢正中关节。
寰枢外侧关节由寰椎下关节凹和枢椎上关节突构成。关节囊的后部及内侧均有韧带加强。寰枢正中关节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后关节面和寰椎横韧带之间构成。寰枢关节以齿突为垂直轴进行旋转运动,使头连同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构成联合关节,使头能作多轴运动,即能使头作俯仰、侧屈和旋转运动。2椎动脉的解剖形态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发出,分为左、右两支,沿前斜角肌内侧上行,穿上六位颈椎的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然后左、右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动脉还通过多种途径与大脑表面的动脉吻合,所以侧支循环非常丰富。因此,若某一动脉发生阻塞时,通常可由侧支循环代偿,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
椎动脉一共可分为五段,分别为:V1段(横突孔段):是椎动脉在颈6-颈2颈椎横突孔内向上走形的一段;V2段(横段):指椎动脉在枢椎横突孔穿出后,横行向外走形的一段;V3段(寰椎段):指在枢椎外端弯曲向上后,再垂直向上走行至寰椎横突孔为止的一段;V4段(枕骨大孔段):指自椎动脉V3段上端水平向内走行一小段后,再向上弯后垂直走行进入枕骨大孔的一段;V5段(颅内段):指椎动脉入枕骨大孔后,斜向中线向上走行与对侧同名的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前的一段椎动脉。其中V1-V4为颅外段,V5段为颅内段。为了适应头颈部的活动,动脉在走行过程中常常形成弯曲,在椎动脉寰枢段时椎动脉弯曲相对比较明显。从椎动脉造影中通常可以观察到4-5个生理弯曲。一般椎动脉出现在枢椎横突孔内的第一个弯曲为较大的钝角弯曲,因为寰椎下关节侧块有一个外倾角的存在,虽然外倾角的角度不大,但寰枢椎的横突孔的连线上正好是下关节突的外侧缘,故椎动脉在出枢椎的横突孔后要先往外侧行走一小段的距离,然后才能折向内前上方,进入寰椎横突孔,即第2个弯曲,同样是较为明显的钝角弯曲。椎动脉中的血流占脑血流量的12%左右,保障了大脑后部、小脑和脑干的血供。正是由于有这些弯曲的存在,所以在颈椎进行旋转活动时,椎动脉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3寰枢椎外侧关节后部静脉丛的解剖形态
头下斜肌的深面寰枢椎侧方关节后方即寰椎后弓的下方和枢椎椎弓根的上缘之间有丰富的屈曲成团状的静脉丛。静脉丛位于硬脊膜外,紧贴于椎管上,并填满整个寰枢椎的椎间隙,寰椎椎弓根下方的静脉丛较枢椎椎弓根处静脉丛更为密集,同时在寰枕筋膜上也有大量静脉丛分布,其内有少量筋膜组织起连接和固定的作用。
图寰枢椎处颈2神经根与其周围静脉丛的解剖关系
A.可见C1/2侧方关节背侧有丰富的静脉丛,在自然状态下其内侧覆盖于硬脊膜囊上;
B.静脉丛与硬脊膜囊之间有明显膜性分隔,钝性将静脉丛最大程度地剥离后可彻底显露硬脊膜囊边缘;
C.局部放大后可见颈2神经根自静脉丛内上方向外下方穿行,将其分为内下腔和外上腔两部分;
D.将颈2神经根周围静脉丛清理后,可见颈2神经根后方的C1/2侧方关节
1:寰椎后弓;2:脊髓硬脊膜囊;3:枢椎棘突;4:寰枢椎侧方静脉丛;5:颈2神经根;6:椎动脉;7:枕骨;8:寰椎侧块;9:枢椎上关节突;10:枢椎椎弓根
左右两侧静脉丛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别。静脉丛的功能主要是收集来自脊髓及其硬膜、椎体后部以及祌经根的血液。静脉血管内是没有瓣膜的,所以血液在静脉血管中的流动是没有方向性,并且静脉壁薄弱,弹力不足,所以静脉内血流波动起伏是较大的,若静脉中出现压力不平衡,邻近的静脉通过代偿能使压力不平衡的血管快速再平衡。并且静脉血管壁薄,分离时容易破裂,所以在颈椎相关疾病的手术中常常发生很难控制的静脉性出血。寰枢椎椎间隙的静脉丛内侧部分覆盖于正常硬脊膜表面,二者之间边界清晰,可以分离,在解剖过程中,我们向内剥离静脉丛可以到达枢椎椎弓根的内侧缘。同时在寰椎后弓的上方还可以观察到由椎内静脉丛穿出的一些小分支和一些来自颈深部的小静脉汇合而成的横突孔内静脉丛,该静脉丛在椎动脉的腹外侧,在颈6的横突孔处合成为一条单一的椎静脉,并从颈6的横突孔穿出,下降后在锁骨下动脉的前方入头臂静脉。
颈椎管内的静脉丛可以分为椎外前静脉丛和椎外后静脉丛。椎外前静脉丛在椎体的前方,呈网球状,与椎间静脉、椎旁静脉以及来自椎体的支流静脉构成的血管网络相吻合。静脉丛的血液大部分在胸腰段时会回流进入肋间后静脉和腰静脉的背侧支,还有一部分血液流入奇静脉。
椎管内前静脉丛在整个椎管内都有分布,又被称为椎纵窦,主要位于椎体两侧,有硬膜外间隙脂肪组织包绕,紧贴于硬脊膜,但在椎间盘处的管腔相对比较狭窄,呈扁平管状,在椎体处时相对椎间盘处较粗大,其左右不完全一致对称。来自椎骨及背深肌的血液回流进入椎外后静脉丛,该静脉丛最终终止于椎间静脉、肋间后静脉和腰静脉。椎外后静脉丛主要包绕横突、上下关节突、棘突、椎弓根以及这些部位的軔带外侧,从枕骨大孔一直向下延伸直到骶椎管内。该静脉丛通过*韧带附近的静脉丛与椎内的其它静脉丛互相沟通,与椎内前静脉丛借助外侧的分支静脉相互连接。寰枢椎侧方关节后方的静脉丛是枕寶枢复合体后方静脉窦的重要组成之一,属于枕下海绵窦的一部分。4颈2神经根的解剖形态
颈髓位于椎管内,上端连接延髓,下接胸髓。成人在腰2椎体水平的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自脊髓圆锥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马尾神经,它已是无神经组织的细丛,在第二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
脊髓从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根(称为脊神经)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在脊髓的表面有前后两条正中纵沟将脊髓分为对称的两半。前面的前正中裂较深,后面的后正中沟较浅。此外脊髓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前根自前外侧沟走出,主要由运动神经纤维组成;后根经后外侧沟进入脊髓,由脊神节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所组成。每条后根在与前根会合前,有膨大的脊神经节。
一共有31对脊神经,其中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和5对骶神经,一对尾神经。第1颈神经干通过寰椎与枕骨之间出椎管,第2颈神经干从C1/2侧方关节出椎管,第3-7颈神经干都通过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第8颈神经干通过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颈神经根较短,行程近水平。在椎间孔内,脊神经有重要的毗邻关系,其前方是椎间盘和椎体,后方是椎间关节及*韧带。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和后支。此外,脊神经还会分出一支很细小的脊膜返支,经椎间孔返回进入椎管,分布于脊髓膜上。
脊神经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的皮肤及肌肉。前根属运动性,由位于脊髓灰质前角和侧角及骶髓副交感核(S2-4)的运动神经元轴突组成。后根属感觉性,由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脊神经节是后根在椎间孔处的膨大部,为感觉性神经节,主要由假单极神经元胞体组成。在人类除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外,其余脊神经的前支则交织成丛,然后再分支分布。脊神经前支形成的神经丛有(1)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它发出皮支和肌支。皮支分布到颈前部的皮肤;肌支分布于颈部深肌;(2)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3)腰丛:位于腰椎两侧,腰大肌的深面,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祌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4)骶丛:分支分布于会阴部、臀部、股后部、小腿和足的肌肉与皮肤,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以及骶、尾神经的前支编织而成。颈2神经根自内上向外下斜行穿出静脉丛,并在静脉丛外侧缘附近分为前、后2支。其中,前支成为颈丛的一部分,而第2颈神经的后支的皮支较为粗大,又称为枕大神经,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于枕和项部的皮肤。5寰枢椎上颈1、颈2进钉点位置的显露
寰椎是从上往下的第一块颈椎,寰椎是没有椎体、棘突和上关节突,只有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围成环形。两个侧块位于两弓的侧方,左右各一。每个侧块的上面皆有一个上关节面,呈卵圆形,而且上关节面特别大,与枕骨髁形成寰枕关节,使头部俯仰和侧屈。在其下方也有一呈圆形的关节面,称为下关界面,它与第2颈椎的上关节面形成寰枢椎侧方关节。在寰椎前弓的正中后部有一小关节面叫齿突凹,与第2颈椎的齿状突相关节,形成寰齿关节。
图C1/2侧方关节及其显露范围
A.沿C2椎弓根中点处离断颈2神经根,可见C1侧块和C2上关节突;
B.将离断后的颈2神经根移向两侧,可清晰显露出C1/2侧方关节,以及C1侧块进钉点(红色)和C2椎弓根进钉点(蓝色圆点)
1:寰椎后弓;2:脊髓;3:枢椎棘突;4:寰枢椎侧方静脉丛;5:颈2神经根;6:椎动脉;7:枕骨;8:寰椎侧块;9:枢椎上关节突;10:枢椎椎弓根
寰椎后弓相当于棘突的部分,只留有一个小结节,作为左、右头后小直肌的附着点。寰椎的横突作为寰椎旋转运动的支点,较长也较大,有许多肌肉附着,其尖端不分叉,大小仅次于腰椎的横突,横突内有一圆孔以通过椎动脉,在寰椎后弓上还有椎动脉沟,利于椎动脉走行入颅。从整个颈椎看,寰椎的椎孔相当大,颈髓从椎孔穿过仍有多余的空间,所以在寰椎骨折时,其间的颈髓尚有回旋的余地。
枢椎是第二块颈椎,枢椎的棘突宽大并且有分叉,横突较小并且是朝下生长的。在枢椎的椎体上有一个向上的突起,称之为齿状突,被环形的寰椎包绕,形成寰齿关节,枢椎控制着人头部的转动。在行寰枢关节内固定时,应该首先考虑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然后考虑选择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螺钉进钉点位置为寰椎后弓峡部,这样螺钉的螺纹会全部包裹在后弓骨质和侧块骨质中。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的进钉方式为经寰椎后弓的下缘处与侧块的后缘移行处直接沿着寰椎侧块纵轴方向置入螺钉。但在手术当中,通常会行枕颈部的骨性减压,在咬除寰椎后弓后不利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故我们通常会选择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方式。对于枢椎的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就有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侧块螺钉、C2/3经关节螺钉这4种枢椎螺钉内固定方法。从生物力学上来看,首先应该选择的是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其次根据术中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余三种内固定方式。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进钉点大概位于枢椎侧块的中点处。参考文献
[1]雷维维.颈2神经根及其周围静脉丛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颈2神经根及其周围静脉丛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J].雷维维,李俊杰,胡译心,彭林,石瑾,曹阳,刘俊露,陈磊,漆松涛,陆云涛.中华神经外科杂志.(09)
[3]颈椎静脉丛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赵馨扬,于胜波.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05)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视频或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或参考文献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我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