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神经系统功能基础知识点
TUhjnbcbe - 2021/6/25 13:36:00
白癜风要忌口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0823/4243609.html

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参与形成反射弧来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其中传入神经和中枢主要参与形成感觉,而中枢和传出神经则主要参与对运动的支配。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也是人类与动物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所在,尤其是人类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信息传导功能

1、神经纤维对兴奋的传导是指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的轴突或长树突外包髓鞘或神经膜所形成的神经纤维在单个神经细胞内部传导兴奋的生命活动过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主要特征有四个:(1)完整性;(2)绝缘性;(3)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2、神经突触对兴奋的传导是指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稍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所形成的神经突触在两个不同的神经细胞之间传导兴奋的生命活动过程;神经突触传导兴奋的主要特征有六个:(1)单向传导;(2)突触延搁(也称中枢延搁);(3)总和;(4)兴奋节律的改变;(5)后放;(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感觉信息的传导是指由感受器在接受到适宜的刺激后所换能产生的动作电位,经脊髓及丘脑传导至大脑皮层特定区域而产生相应感觉的生命活动过程。2、脊髓的感觉传导是指脊髓通过脊神经接收来自于躯干、四肢和内脏器官的感觉信息,并将其上传至丘脑的生命活动过程;脊髓对痛觉、温觉和轻触觉等浅感觉信息的传导方式为先交叉后上行,而对肌肉、关节本体感觉以及深部压觉等深感觉信息的传导方式则为先上行后交叉。3、丘脑的感觉传导是指丘脑在接收来自于脊髓的感觉信息后,能将其投射传导至大脑皮质的生命活动过程;丘脑的感觉投射传导分为特异性投射和非特异性投射两种方式,其中特异性投射是指丘脑在接收到除视觉、听觉和嗅觉之外的经典感觉信息后,能将其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以形成特定感觉的生命活动现象,而非特异性投射是指丘脑在接收到脑干网状结构的信息后,能将其点对面投射到整个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以维持大脑兴奋保持人体觉醒的生命活动现象。4、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是指大脑皮质作为人体感觉的最高级中枢,能通过相应的感觉代表区对各种感觉传入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形成意识活动,产生各种感觉的生命活动现象;第一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是全身感觉的主要投射区,其感觉投射的主要规律有三个:(1)左右交叉投射,但头面部为双侧投射;(2)上下倒置投射,但头面部为正立;(3)投射区域面积大小与所对应部位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呈正相关。5、痛觉是指当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局部组织时,能通过损伤组织细胞使其释放致痛物质,从而刺激痛觉神经末稍产生动作电位,并传导至中枢引起疼痛感觉的生命活动现象;快痛是指由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浅表组织时,所引起的产生快、消失快且定位清楚的痛觉;慢痛是指由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深部组织时,所引起的产生慢、消失慢且定位不明的痛觉;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的刺激,所引起的较远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三,神经系统的躯体运动调节功能

1、躯体运动的调节是指由脊髓在以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运动单位基础之上产生牵张反射,经脊髓的整合、脑干、小脑和基底神经节的调节,以及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的调节而支配相应躯体运动的生命活动过程。2、脊髓的牵张反射是指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或γ运动神经元在接收到由肌梭感受到的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后,能支配同一肌肉的肌纤维产生收缩的反射活动,可分为快速牵拉肌肉时产生的腱反射和缓慢牵拉肌肉或肌腱时产生的肌紧张两种反射。3、脊髓的躯体运动调节功能是指脊髓产生的简单整合反射功能,包括姿势反射、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和节间反射等对躯体姿势的调节活动。4、脑干的躯体运动调节功能是指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调节功能,其中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包括抑制区和易化区,且易化区略占优势;而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等状态反射、翻正反射,以及直线和旋转加速度反射等。5、小脑的躯体运动调节功能是指小脑对肌紧张的调节和维持躯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等调节活动,其中由小脑前叶和后叶中间带所构成的脊髓小脑主要参与对肌紧张的调节,由绒球小结叶构成的前庭小脑主要参与维持躯体平衡,而皮层小脑则主要协调和形成随意运动。6、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是指由尾核、壳核和苍白球构成的纹状体,以及丘脑底核、黑质、红核等基底神经节对肌紧张的调节和协调稳定随意运动、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等调节活动。7、大脑皮质的运动调节是指大脑皮质作为人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能通过相应的运动代表区对各种躯体运动进行调节,从而形成随意运动的生命活动现象;主要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是全身运动的主要投射区,其运动功能支配的主要规律有三个:(1)左右交叉支配;(2)上下倒置安排;(3)运动功能区域面积大小与所对应部位的运动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四,神经系统的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调节功能

1、自主神经系统又称内脏神经系统,是指对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神经总称,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其内脏活动调节的主要规律有四个:(1)双重支配、互相拮抗;(2)紧张性支配;(3)作用效果与效应器的功能状态有关;(4)有不同的活动范围和生理意义,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广泛,在紧急情况下占优势,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局限,在安静时优势。2、脊髓的内脏活动调节功能是指脊髓为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主要完成一些基本的内脏反射。3、低位脑干的内脏活动调节功能是指延髓为生命中枢,可初步完成心血管、呼吸、消化等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脑则是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4、下丘脑的内脏活动调节功能是指下丘脑为较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能将内脏活动与其它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及生物节律等。5、大脑皮质的内脏活动调节功能是指大脑皮质中的新皮层可调节内脏活动,而边缘叶则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五,脑电活动与觉醒、睡眠

1、自发脑电活动是指大脑皮质在无明显刺激的情况下,能经常自发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在头皮表面用电极记录下的大脑自发脑电活动称为脑电力。2、脑电图的波形通常由快到慢被分为四种:(1)β波,快波,频率14~30次/秒,出现于觉醒、注意力集中、兴奋、激动、紧张或受其它刺激时;(2)α波,频率8~13次/秒,慢波,出现于清醒、闭目安静时;(3)θ波,频率4~7次/秒,慢波,出现于困倦、受强烈感觉刺激后或幼儿期清醒状态;(4)δ波,频率1~3次/秒,慢波,出现于睡眠、极度疲劳、麻醉或婴儿期。3、人体觉醒状态的维持是指脑电图波形为去同步化快波的脑电觉醒,和有各种对新异刺激探究行为表现的行为觉醒,均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作用有关。4、睡眠的时相可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种:(1)慢波睡眠,又称正相睡眠,由觉醒状态进入,持续时间约80~分钟,内脏活动水平低,做梦少,生长素分泌多,可促进体力恢复;(2)快波睡眠,又称异相睡眠,由慢波睡眠转入,持续时间约20~30分钟,内脏活动不规则,做梦多,生长素分泌少,可促进学习记忆及精力恢复。

六,脑的高级功能

1、学习记忆遗忘:(1)学习是指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变化而获得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2)记忆是指将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贮存或提取再现的神经过程,可被分为不超过1秒钟的感觉记忆、平均几秒钟的第一级记忆、持续数分钟至数年不等的第二级记忆和不会遗忘的第三级记忆;(3)遗忘是指部分或完全失去回忆和再认能力的现象。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的低级反射活动,是人和动物能对自然直接存在的适宜刺激作出相应反应的反射活动过程,对于个体和种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2)条件反射:是在出生后的生活过程中,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经过学习训练而新建立的,能对非自然存在的无关刺激作出相应反应的反射活动过程,其建立的条件主要有个体处于一定的功能状态、无关刺激先于非条件刺激出现且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进行结合,条件反射建立后,可产生泛化、分化和消退。3、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1)第一信号是指食物的气味、声音或光线等现实具体的信号,可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2)第二信号是指语言或文字等以第一信号为基础形成的抽象表达信号,可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经系统功能基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