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髂骨植骨是骨科手术中最常用的自体骨植骨操作,不论关节、脊柱还是创伤科手术都进场会用到这项技术。髂嵴位于皮下,髂骨的位置表浅,可以简便安全地由此取皮质骨或松质骨,是骨科手术取骨最常用的部位。而且髂骨在功能上不太重要,可提供大量的松质骨和皮质骨材料。不论病人取何种体位手术,都可以从髂骨取得供移植的骨块。如果患者处于仰卧位,则可从髂骨前1/3取骨,如果为俯卧位,则可从后1/3取骨。髂前上棘位于皮下,易于触及,是最重要的体表标志。继续向后触诊可到达髂骨的最宽处髂粗隆,髂粗隆是髂骨前方的界限,髂骨前方的皮质松质骨含量是最大的。松质骨可以满足除需较大支撑强度外的任何植骨需要。无论细胞是否存活,松质骨植骨成骨愈合比皮质骨要快得多。因此,总体上髂骨前方取骨量一般较后方小,约为20-30ml。骨屑/骨条临床最多见的髂骨取骨形式是碎骨块(骨屑)及骨条的。适用于对移植骨的形状和硬度无特殊要求者。如需要碎骨片或骨条植骨,可用骨凿或弧形凿从髂骨冀外板取骨。从髂骨外板切取皮质骨块时,先以骨凿或动力锯切割出取骨范围,然后再以宽骨凿轻撬取下骨块。骨松质的切取:A-D髂骨前部的冠状面切片,横断面显示植骨块的宽度及其骨松质结构;E-G用于脊柱融合的髂骨植骨块通常取自髂嵴后部1/3。
如要保留髂嵴,可将髂骨外板与较多松质骨一并切下;如需坚硬的骨块,则髂嵴的后1/3或前1/3是较为理想的取骨部位。脊柱融合的髂骨植骨通常取自髂嵴后1/3。
如仅需带一侧皮质骨板的松质骨植骨块,仅需剥离外侧或内侧髂骨板表面的肌肉。出于保持外形的原因,一般习惯切取髂骨内侧骨板和松质骨。
全层髂骨块
如切取全层骨块,则需从髂骨内、外侧骨板剥离髂肌,显露髂骨内、外板后,与髂嵴成直角可切取楔形骨块(如下图示)。在切除髂嵴后,可用刮匙插入髂骨内、外侧皮质骨板间的松质骨间隙中大量刮取松质骨。
据报告,大块全层髂骨取骨后患者易发生腹疝。骨块切取后仔细修复剩余的支撑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能是防止疝形成的最好方法。如在髂嵴下取全层髂骨后仅遗留骨窗,则不易导致疝形成。在儿童,髂骨的骨骺通常与附着的肌肉一起予以保留,因此要在骨骺下方与其平行切开,并在髂嵴后方造成青枝骨折。在成人,取全层骨块时,也可应用相似的办法,以保留髂嵴及其外形,术后患者不会轻易觉察到髂骨的缺损,外观效果也更为理想。这种方法较少导致“滑坡”式腹疝。Wolfe-Kawamoto取骨术
取全层骨块时,也可以保留髂嵴及其外形,术后患者不会轻易觉察到髂骨的缺损,外观也更理想。Wolfe和Kawamoto于年报道了一种从前方取全层髂骨块的方法,髂嵴向内、外侧劈开,取骨后,将髂嵴边缘缝合在一起。这种方法也较少导致“滑坡”式腹疝。
A、B将髂嵴外侧部分斜形劈下,并保留附着于其上的肌肉和骨膜;C、D对合、关闭供骨区,注意为与髂前上棘连接须使髂嵴前移。
操作要点
切口的长度取决于取骨量的多少。前方取骨时,首先触摸定位髂前上棘,在髂前上棘上方沿髂骨嵴方向做一长约3-6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和筋膜(注意保留筋膜的完整性,手术结束时需要严密缝合,以避免发生腹股沟疝),沿着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肌肉至髂骨嵴,髂骨嵴是很多肌肉的附着点,若不需要三面皮质骨,应予以保留并尽量不破坏肌肉附着点。沿髂前上棘向上需要至少保留3厘米髂骨(下图所示),以避免损伤缝匠肌和腹股沟韧带,并降低发生应力性骨折的风险。紧贴髂骨外侧面(取三面皮质骨也需要剥离内侧面)用骨膜剥离子作骨膜下剥离,然后根据需要取出用骨刀或摆锯将骨块完整取出,若还需要额外松质骨,可在髂前上棘上方5cm髂粗隆处取骨,此处松质骨较为丰富,应用刮匙插入髂骨内、外侧骨皮质骨板中间的骨松质间隙中刮取松质骨,最后应用骨蜡等止血材料止血并缝合,如有必要,可放置引流。
腹腔居于内侧,若无必要,不必分离髂骨内板,以避免损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或股外侧皮神经等重要神经血管。股外侧皮神经是感觉支,起自于第2,3腰神经前支的后股,走行于腰大肌下方,然后环绕走行于髂肌前半部分之上直至髂前上棘。随后在髂前上棘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外侧出骨盆。股外侧皮神经通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髂前上棘内侧2cm处经过,如下图所示。
一般而言,在髂前上棘上方沿髂骨内侧骨膜下剥离可以避免损伤股外侧皮神经。
后方取骨可以通过腰椎切口外侧延伸,也可以通过独立切口。通过腰椎纵行切口外延,类似于常规的横行切口,有损伤臀上皮神经的风险。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后支之外侧支,在股骨大转子与第三腰椎间连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部皮肤。臀上皮神经水平方向上距离髂后上棘最近约6厘米,走行与横行切口基本垂直,医源性损伤的风险较大。
后方独立切口取髂骨可以选择与髂骨嵴垂直的方向。沿髂骨嵴方向该切口距离髂后上棘4厘米以外,以避免医源性损伤骶髂关节和坐骨大孔发出的坐骨神经和大血管。向外沿髂骨嵴不超过髂后上棘8厘米以外,避免损伤臀上皮神经。同时应用骨膜剥离子不要过于向深部剥离,避免损伤深部的大血管及神经。
髂骨取骨后急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达到60%,相对而言,肋骨和腓骨的取骨后疼痛发生率较低,但取骨量尤其是松质骨量无法与髂骨取骨相比。一些研究认为这种取骨区疼痛发生的原因在于局部肌肉从附着点剥离或局部皮神经的损伤,最大限度的避免肌肉剥离和保护神经是避免术后疼痛的关键。另外一些学者提到连续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也是改善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新方法
医院(医院)的蔡鸿敏等医生的原创技术——保留髂嵴的、供区可骨再生的大体量髂骨翼取骨技术:
1.直接保留约1cm厚的髂骨翼:
沿髂嵴内缘,刀砍样切开骨膜及腹肌及髂肌起止点,锐性骨膜下剥离,显露髂骨翼内板,保留约1cm后的髂骨翼,切取足量双皮质髂骨翼骨块。
2.以《骨盆髂嵴外固定Schanz钉置入区域的影像学研究》及影像解剖分区来指导髂骨翼骨块的切取:
为了规划经髂嵴骨盆外固定Schanz钉的置入区域和路线,蔡鸿敏等对髂骨翼进行了影像解剖学研究及解剖学分区。四条平行线(分别通过①髂前上下棘最前点、②髂前上下棘间凹陷的最后点、③髋臼的最后点、④臀中肌柱的最后点)自前向后将目标髂骨翼分成三个区域:Ⅰ区为髂前上下棘而需避免在此取骨,髂嵴长度约为2cm;Ⅱ区髂骨内外板较平直且板障较厚,髂骨翼高度为7~10cm;III区内外板弧度较明显且板障稍薄,髂骨翼高度为10~14cm;Ⅱ、III区的髂嵴长度为5~7cm。因此,髂骨翼取骨部在Ⅱ、III区内为一边长在5~7cm的近似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范围,这样可以在保证切取大量且高质髂骨翼骨块的同时避免累及髋臼、坐骨支撑柱、髂前上下棘等重要解剖结构;III区内臀中肌柱的髂骨外板因所附着的臀中肌的力学刺激而皮质增厚,故可以满足受区对移植骨块力学强度方面的要求,同时,Ⅱ、III区髂骨翼的丰富的松质骨为供区提供可靠的成骨优势。
3.保留了并观察到供区的骨再生能力:
严格骨膜下剥离而将骨膜保留于其紧邻的臀肌及髂腰肌表面而保留其成骨能力,摒弃骨蜡应用而仅于供区平铺单层可吸收明胶海绵使得髂骨翼取骨缘成为开放空间进而使得其骨性构架、基质及细胞等组织结构的成骨能力不被阻断,最终保全了供区的骨再生能力,使得供区骨缺损面积得以减小。
供区骨再生情况的观察结果显示:术后6周,骨缺损区面积可见减小,取骨缘及四角显得平滑圆润;术后3个月,骨缺损区面积又见减小,取骨缘及四角进一步平滑圆润,部分病例可见始于取骨缘并指向骨缺损区中心的乳突或尖齿样低密度骨化影;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面积进一步减小,乳突或尖齿样骨化影范围及密度较前增大;术后12个月,骨缺损区面积进一步减小,乳突或尖齿样骨化影范围及密度进一步增高。
原创髂骨翼取骨技术的供区骨再生(术后及一年后复查)
4.原创技术(供区骨再生能力)的增进:
用咬骨钳从所取骨块上咬取十数粒*豆般大小的骨粒(或人工骨)分散铺植于供区的明胶海绵表面,作为“种子”在供区中心“萌芽”,连同周围骨创面以内外侧骨膜的相互作用,以期实现供区骨再生。
原创髂骨翼取骨技术的增进
植骨的适应证
①填充由于骨囊肿、肿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或空腔。②关节间桥接进行关节融合。③桥接大的骨缺损或建立长骨连续性。④提供骨性阻挡以限制关节活动(关节制动术)。⑤促使假关节愈合。⑥在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新鲜骨折或进行截骨术时进行愈合或填充骨缺损。古今古古今
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投稿邮箱:gujinz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