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是一种发生在神经系统方面的一种疾病,比如老年风湿麻痹,少儿麻痹症等等。这些病症对患者身体的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早的进行治疗,到了病症加重的时候则很难根治。痹症怎么根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患者以及家属都需要有所了解。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患有痹症的患者,要想很好控制病情的三个治疗关键包括了医学上的治疗,饮食上的治疗以及运动上的治疗。首先需要找到引起痹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再有针对性的通过服用药物,中医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比如,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患者,由于患者的年纪较小,所以最适合的方法就是使用一些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等。而针对老年风湿痹症的患者,首先可以考虑通过保守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何治疗的效果较差,可以进一步的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或者激光治疗。
患者患有痹证,除了需要积极坚持进行治疗以外,生活上的调理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不管是年纪小的患者还是年纪大的患者,都需要注重生活当中的运动锻炼。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有利于帮助肌肉组织活动起来,这样能够加快体内寒气的排出。并且在饮食上一定要合理的安排,多吃一些富含钙质蛋白质的食物,少吃一些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痹症病因病机???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肌肉、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一)痹症病因?
?1.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其中以风为主,常夹杂它邪伤人。?????
(1)风寒湿邪??由于居处寒冷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寒湿之邪。此外还可因地区条件影响,如北方多寒冷,东南多潮湿,均可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致病。??
(2)风湿热邪??外感风热,与湿相并,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致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关节为患。???????
2.内因??正气不足。?
(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
(2)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若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风寒湿邪易于侵袭,表现为风寒湿痹;若阳气偏盛,阴血不足,内有郁热者,热与风湿相搏,或寒郁化热,则表现为风湿热痹。?
在一般情况下,外因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是发病的基础,外邪常因体虚乘袭而致病。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受邪过重,即使素质较强,亦可受邪致病。????
植物神经紊乱中游走性疼痛中医称“痹症”,中医对“痹症”的辩证论治
?(二)痹症病机??
1.主要病机为邪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热外邪,侵袭肢节、肌肉、经络之间,以致气血运行失畅,而为痹证。?
由于感邪性质有偏胜,临床分为风寒湿痹及风湿热痹两大类。其中风邪偏胜者为行痹,寒邪偏胜则为痛痹,湿邪偏胜则为着痹,热邪偏胜则为热痹。?
2.病理性质病初以邪实为主,病久邪留伤正可致虚实夹杂??因病变初起是感受风寒湿或风湿热邪,病程短,发病快,来势急,正气未伤,故以邪实为主。病若不解,寒热之间每易转化。如阴虚阳盛之体感受风寒湿邪,寒从热化或邪郁化热,则可转为湿热痹阻证,甚至热*痹阻;而湿热痹阻证,经治热去湿留,或阳虚阴盛之体,热从寒化可转为风湿痹阻或寒湿痹阻之证。若病邪偏寒,而机体阳气偏盛,或病邪偏热,而机体阴气偏盛,则易产生寒热错杂之证。?
风寒湿热之邪,经久不去,势必伤正。此时,邪未尽而正气已伤,体虚邪实而呈虚实夹杂之候。?
植物神经紊乱中游走性疼痛中医称“痹症”,中医对“痹症”的辩证论治
三.痹证日久,可出现痰瘀互结、正气耗伤、经病及脏等病理变化?
1.痹证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可导致痰瘀的形成,痰瘀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肿大强直变形,屈伸不利,病情更为缠绵难治。?
2.痹证日久,气血耗伤,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证候。?
3.病变日久,病邪留恋或反复感邪,久病不愈,积年累月,或受邪较重,病邪由表及里,由经入脏,即可形成顽固而难愈的“五脏痹”。如表现为心悸心慌气喘的心痹;或肢软肌瘦无力的脾痹;腰背偻曲不能伸直或关节变形的肾痹等病。
痹症的辨证施治一.行痹
1.证候游走疼痛,时而上肢,时而下肢,苔白脉浮。
2.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二.痛痹
1.证候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痛减,苔白,脉浮紧。
2.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三.着痹
1.证候肌肤麻木,肢体关节重着,苔白腻,脉濡缓。
2.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四.热痹
1.证候关节灼热红肿,发热,口渴、舌红、苔*燥脉滑数。
2.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五.痰瘀阻络
1.证候痹不愈,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舌有瘀点淤斑,苔腻,脉涩。
2.治则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六.久痹气血亏虚
1.证候久痹不愈,肢体倦怠,腰脊冷痛,舌淡,苔白、脉细。
2.治则祛风除湿散寒,补益气血肝肾。
对于患者来说,由于疾病的影响,会很大的影响到患者的心情。所以对于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及时的调理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