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yIsabelleTaylorfromPexels
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
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临床上兼有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体征;
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
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
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5~10%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有遗传性,称FALS;
免疫因素:MND患者血清中检出多种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但未能证实免疫攻击的靶细胞是运动神经元;
中*因素: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植物*素:木薯中*;微量元素缺乏或堆积:铝、锰、铜;
慢性病*感染及恶性肿瘤:少数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MND;有些MND并发恶性肿瘤,肿瘤治疗好转时MND也好转。
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
部位:
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脑干下部运动神经核;
脊髓前角细胞;
锥体束;
病变:神经元变性,数目减少。
运动神经元病的分型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受累;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SMA):只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
进行性延髓麻痹(PBP):病变侵及脑桥和延髓运动神经核;
原发性侧索硬化(PLS):只累及锥体束。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
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受累;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并存;
多在4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首发症状常为手指运动不灵活,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向近端发展,整个上肢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下肢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
无客观感觉异常;
晚期可出现延髓麻痹;
病程持续进展,死于呼吸肌麻痹;
平均3~5年生存期。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SMA):
只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
30岁左右发病,男性多见;
首发症状常为一侧手肌无力、萎缩,肌束震颤等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逐渐向近端发展;
也可累及下肢,下肢首发者少见;
可累及延髓,出现延髓麻痹,死于肺内感染。
进行性延髓麻痹(PBP):
病变侵及脑桥和延髓运动神经核;
多中年以后发病;
早期出现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无力,舌肌萎缩伴肌束颤动,咽反射消失,也可有下颌反射亢进,强哭强笑,真、假性球麻痹并存;
进展快,预后不良,多在1~3年内死于呼吸肌麻痹和肺内感染。
原发性侧索硬化(PLS):
病变只累及锥体束;
少见,平均发病年龄50岁;
选择性损害皮质脊髓束,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对称性痉挛性瘫痪,进展慢,可逐渐累及上肢,表现为四肢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
无感觉异常,无肌萎缩;
皮质脊髓束变性可出现假性球麻痹,偶有长期生存报告。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秋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