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神经科杂志》年第12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是一种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由球部起病或肢体起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和锥体束征,大部分患者在发病2-3年后死于呼吸衰竭。一般而言,球部起病的ALS患者临床预后往往较肢体起病的患者差,生存时间多小于24个月。与之相反,临床表现局限于某一脊髓节段的ALS亚型如连枷臂综合征(flailarmsyndrome,FAS)和连枷腿综合征(flaillegsyndrome,FLS)则有着较好的临床预后。然而,近年来部分临床研究发现,有少数球部起病的患者肢体功能可保留相对较长时间,与前述典型球部起病的ALS患者相比,他们预后实际上并不差,因而被称为“孤立性球部表型ALS”(isolatedbulbarphenotypeofALS,IBALS)。目前针对IBALS患者的临床研究为数甚少,其病生理机制也尚不明确。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01IBALS的研究历史与流行病学
早在年,Duchenne就用“孤立性球麻痹”(isolatedbulbarpalsy)报道和描述了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但肢体功能却相对保留的患者。直到年Hodkinson在对ALS患者进行预后分析时,发现部分球部受累的老年ALS患者生存时间明显较长,其所报道的2例球部受累女性患者生存时间均超过18年。耳鼻喉科及口腔科也陆续报道了一些此类病例,临床均因长期局限于球部的症状而就诊于上述专科,最后才被确诊为ALS。此外,Becker等曾报道一例原发性侧索硬化(primarylateralsclerosis,PLS),但该患者仅表现为孤立的进行性假性球麻痹,却没有四肢锥体束受累表现。这一系列个案报道提示临床可能存在一类特殊亚型的ALS,其病损长期局限于球部而无明显四肢受累,生存时间较经典的球部起病ALS患者明显延长。年,Dumitru等在学术会议上使用“孤立性球部ALS”(isolatedbulbarALS)报告了这类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直至年,Burrell等正式提出“孤立性球部表型ALS”这一概念,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IBALS临床研究;年,Jawdat等对已有报道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确立了IBALS这一新的亚型概念。
既往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IBALS在流行病学方面可能仅占全部ALS的1%左右,部分研究甚至未能发现此型患者。两项对IBALS临床、电生理及病理进行较系统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IBALS实际约占全部ALS的3%-4%,占球部起病ALS患者的比例则可达20%-37.5%。国内则迄今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02IBALS的临床特点Dumitru等对美国堪萨斯州例AL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全部患者中球部起病者例,其中仅有7例符合IBALS,这7例患者在平均为期3.1年的随访中症状均局限于球部,其中3例伴有认知功能损害,4例有眼球追随运动受损。Burrell等对澳大利亚的例ALS患者进行为期54个月的前瞻性研究,其中12例球部起病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无明显肢体受累表现,考虑为IBALS。这12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3例,与典型的球部起病ALS患者相比,其女性占比更为明显。
IBALS患者可出现球部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临床表现,如构音障碍、饮水呛咳、舌肌萎缩、吞咽困难等,但与典型球部起病ALS患者相比,IBALS患者的球部上运动神经元受累体征常更为突出,表现为痉挛性构音障碍、强哭强笑等,有学者甚至认为IBALS应为PLS的一种特殊亚型。IBALS患者在长期随访中可出现轻度肢体受累的症状或体征,如肢体无力、腱反射活跃等,但与典型球部起病ALS患者相比,肢体受累比例明显较低;并且,IBALS患者即便出现此类肢体受累表现,程度也极轻微甚至近乎无症状,并不能影响其临床表型。总体来讲,IBALS诊断尚缺乏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应满足以下条件:(1)隐袭起病,症状局限于球部6个月;(2)痉挛性、弛缓性或混合性构音障碍;(3)就诊时呼吸功能保留。IBALS患者不应存在感觉受累表现,应完善颅脑MRI、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包括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等以除外其他病变可能。
03IBALS的电生理表现
在常规电生理检查中,IBALS患者与典型球部起病ALS患者相比所见异常较少,其失神经支配表现常局限于单独的一块无症状肌肉。IBALS患者的肌电图损害不满足ElEseorial或Awaji标准中对“很可能”或“确定”级别的ALS患者的诊断标准。下运动神经元功能在IBALS患者中常得以保留,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显示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