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脑袋经常眩晕,但找医院脑
TUhjnbcbe - 2021/7/11 1:04:00

眩晕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患者常感觉天旋地转或物体晃动,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眩晕病人群发病率约为20-30%,随着年龄增高,眩晕发病率逐渐上升,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40%。眩晕发作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如后循环缺血)的预警。但眩晕性疾病长期存在诊断不准确、治疗不规范、误诊误治等问题,成为医学诊疗领域的弱势区域。目前眩晕病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眩晕按病变部位可以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是由于前庭中枢系统、本体感觉中枢系统及精神活动有关的大脑结构功能异常引起,常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脑干或小脑炎症性眩晕、多发性硬化性眩晕等。中枢性眩晕占所有眩晕的10%~25%,虽然发生比例不高,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引起临床诊疗重视;周围性眩晕是由前庭感受器官及前庭神经核发出前庭神经后的传导纤维病变引起。可由支配该部位的血管病变、局部炎症、中*、外伤等多种原因损伤导致。因常伴有严重的眩晕感、听力改变及自主神经症状等患者难以忍受的痛苦。周围性眩晕比较常见,在眩晕疾病谱中占44%~65%。

医院脑病二科为了专业细化、学科发展,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选派专业医院进修学习眩晕病的诊疗及康复,同时脑病二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省内外眩晕诊疗学习班。同时,科室于年12月引进斯睿美眩晕诊疗系统(SRM)且正式投入临床使用,运用专业化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眩晕检查设备,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形成眩晕规范化诊疗体系,将为眩晕患者提供精准化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庭功能康复等多项优质服务,最大程度减少和消除眩晕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年12月至今完成周围性眩晕的诊断治疗及康复一百余人次,病种包括左/右后半规管耳石症、左/右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左/右嵴顶耳石症、梅尼埃病伴耳石症、晕动症、外伤后耳石症及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等。经治疗后的患者眩晕复发率极低、眩晕复位后配合服用我科协定方定眩汤较大程度改善了患者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患者满意度高,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肯定及好评。

斯睿美眩晕诊疗系统(SRM)是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而设计的专用变位试验诊断、复位治疗系统,可用于周围性眩晕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常规前庭功能检查的功能;前庭功能的针对性训练功能;特种执业人员的选拔、评估、培训的功能;还能够担任前庭功能研究的基础平台。

脑病二科简介

脑病二科合影

医院脑病二科为医院脑病临床医学中心亚专科。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专业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脑病重点专科、甘肃省脑病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甘肃省中医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神经内科专业组资质单位、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脑病研究所及甘肃中医学院脑病临床研究室依托单位。

科室开设床位40张,医护人员20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4人,护士4人。甘肃省名中医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住院规培师承导师3人。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4人,学士学历2人。

脑病二科于年8月1日正式成立,艰苦创业、悉心钻研,在继承脑病科老一辈专家学术思想基础上,努力创新,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中医疗效为宗旨,理论上积极探索中医脑病规律,临床上精心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临床中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传统中医与现代中医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中医特色突出的集早期抢救、综合治疗、功能康复、预防复发为一体的脑病诊疗模式。科室在脑血管病、眩晕病、睡眠障碍、偏头痛、运动神经元病、脑震荡和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帕金森病、癫痫、多发性硬化、痴呆、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及焦虑抑郁等疾病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科室拥有低中频脉冲电治疗、红外光治疗、熏洗设备、泡洗设备、热敷装置、拔罐设备、针具等相关中医诊疗设备及视频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动态心电图仪、动态血压仪、磁刺激仪、电子冰帽、恒温蜡疗仪、眩晕诊疗系统及康复设备等西医诊疗设备。同时,科室承担着甘肃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河西医学院、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等单位研究生、本科、大专和中专等不同层次临床教学任务,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已成为我省中西医结合脑病学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室近5年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获奖1项,主编及参编学术论著8部,发表SCI及国家级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脑病二科已成为我省中医特色突出,融医、教、研于一体的重点临床科室。

专家简介

胡敏棣

科室主任

主任医师

胡敏棣,科室主任,主任医师,甘肃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第三批全国五级师承导师。兼任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首届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脑病分会理事。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及治疗,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康复,并在头痛,眩晕,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主持参与科研10余项,获奖5项,发表国家级论文20余篇。参编论著《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夏永潮医案医话集》等。曾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的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贡献奖,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年3月被评为白银市首届“美德医生”;年8医院评为首届医师节优秀医师。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

联系

巩婷

科教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巩婷,中医内科博士,中医脑病专业,副主任医师,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脑病二科副主任(科教)。长期从事中医脑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临床善于治疗脑血管疾病(麻木、偏瘫等)、眩晕、失眠、头痛、高血压病、面瘫、脑外伤、帕金森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主编及参编论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cd3篇,SCI2篇。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多项课题,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4名。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方法专业组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小儿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针灸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老年科学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坐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联系

窦友义

副主任医师

窦友义,副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世家窦伯清第三代传人。从师于窦伯清主任医师,夏永潮主任医师,临床善于高血压、脑血管疾病、面瘫、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如头痛、眩晕、失眠、中风、胸痹、面瘫等疾病的治疗。

坐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四全天,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联系

李晓斌

主治医师

李晓斌,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中医脑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对眩晕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耳石症的精准化复位治疗有娴熟的手法和技巧,疗效显著;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脑血管疾病、脊髓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课题5项,参与出版论著3部。

坐诊时间:周二上午

联系

杜改焕

主治医师

杜改焕,主治医师,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委员会脑病分会委员,师从国家名中医李妍怡主任医师,曾在西安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现从事中医脑病(神经内科)专业学习研究。擅长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等疑难危重症的诊疗;擅长眩晕(良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对顽固性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癫痫、周围神经病、脊髓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等疑难病疗效显著。参与开展科研课题五项。出版专著二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坐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联系

冯芸梅

主治医师

冯芸梅,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临床擅长于脑血管病、眩晕、头痛、失眠、高血压、面瘫、周围神经病变及急性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目前参编论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课题3项。

坐诊时间:周五上午

联系

张滕飞

住院医师

张滕飞,住院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擅长头痛、头晕、失眠、面瘫、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参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10余篇。

联系

END

供稿

脑病二科巩婷

编辑

宣传处阳嵘莎

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袋经常眩晕,但找医院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