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都是干货!
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以亿计,但大众对糖尿病的认知仍存在着许多误区。如“糖尿病是爱吃糖引起的”“长时间注射胰岛素会成瘾”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谣言依然广为流传。今天,王群老师就将为我们一一细数(文末附视频),到底有哪些糖尿病的常见认识误区!居然有21种之多呢!误区1得糖尿病不要紧不少人认为,得了糖尿病也没什么要紧的,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殊不知,人体器官长期处在高血糖的状态中,会损害各个器官,最终导致多种并发症,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致残致死。据统计,糖尿病医疗费用81%用来治疗并发症[1],并发症的危害绝不可小觑。
误区2糖尿病是爱吃糖引起的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爱吃糖与糖尿病的发病没有必然的联系。误区3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或全素食治疗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许多人将饮食治疗简单粗暴地理解为饥饿疗法或全素食治疗,这是不可取的。饥饿疗法或全素食治疗下,患者热量摄入减少,尿糖可能暂时下降;但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脂肪分解供能产生酮体,会导致酮症酸中*,严重者危及生命。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版)推荐,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遵循能量细化、搭配合理、饮食均衡的3个原则[2],而不可一味节食或素食。误区4糖尿病只要限制主食就行了食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对糖尿病人来说,仅仅限制主食(即碳水化合物)摄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全面控制饮食,避免血糖过高。误区5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了指南指出,豆类、富含纤维的谷物类(每份食物≥5g纤维)、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物均为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提高膳食纤维摄入对健康有益。建议糖尿病患者达到膳食纤维每日推荐摄入量,即10~14g/kcal[3]。误区6多吃南瓜、苦瓜能治糖尿病民间流传着一种离奇的说法:南瓜能刺激胰岛细胞反应,促进胰岛素产生,苦瓜分泌胰岛素物质。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验证实南瓜可刺激胰岛细胞反应,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苦瓜有一定的调脂作用,但不能降糖。误区7运动量越大越好过度、过量运动会增加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还会导致其他运动伤害。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以中等强度为宜,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该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自我感觉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运动前应热身,运动后应放松。建议测算运动时的脉率=-年龄[4]。不同强度的运动如下表:误区8糖尿病患者不能旅行很多人认为,旅行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发生危险。事实上,血糖稳定的患者可以旅行。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结伴旅行,随身携带药物及注射器,注意保护足部。糖尿病患者如有以下情况不能运动或旅行[5]:糖尿病酮症酸中*;
空腹血糖16.8mmol/L;
增殖性视网膜病;
严重肾病[3];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
糖尿病主要合并症运动处方简表:[6]误区9二甲双胍伤肾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服用二甲双胍,并非二甲双胍伤肾。我国最新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发生率低,不导致肾脏损害,长期使用不增加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风险。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不用调整剂量,放心使用;eGFR45~60ml/min应减量使用;eGFR45ml/min应禁止使用[7]。误区10注射胰岛素成瘾严格来说,胰岛素不是药,而是人体自身即可分泌的一种降血糖激素,不会成瘾。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后是否能撤掉,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误区11注射胰岛素很麻烦并且很痛很多患者认为,打胰岛素意味着先前的治疗失败了。实际上,早期应用胰岛素不见得是坏事。指南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应尽早(3个月)开始胰岛素治疗[3]。误区12胰岛素一定要等到口服药无效才会用很多患者认为,打胰岛素意味着先前的治疗失败了。实际上,早期应用胰岛素不见得是坏事。指南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应尽早(3个月)开始胰岛素治疗[3]。误区13胰岛素和口服药同时用会增加低血糖风险胰岛素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可以增加不同药物的降糖作用,并降低不同药物的副作用。胰岛素可以和多种口服药联合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是否联合,如何联合,要根据病情而定。联合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误区14血糖正常就可以停药了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血糖正常或平稳一段时间时,医生可以依照病情进行调整药物。切忌自行停药,导致血糖波动,增加胰岛细胞的损伤,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误区15皮肤痒时抓挠皮肤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弱、抵抗力差,极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皮肤一旦感染就会发痒,患者有时会忍不住抓挠。但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一旦皮肤破溃很难愈合,甚至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因此,糖尿病患者切不可抓挠皮肤,以免出现溃烂。误区16乱涂抹药膏很多患者皮肤抓挠破溃后自己涂抹药膏,不但不见愈合,甚至会加重病情。尤其需要注意,温暖和潮湿的部位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尤其是在外阴部、乳房下和皮肤的皱褶处。在面部、足部和耳道发生感染会更严重。出现任何感染、皮肤破损,医院进行检查。误区17热水泡脚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对冷、热、疼、痛等感觉不灵敏,热水泡脚往往会导致烫伤、感染,甚至引起糖尿病足。指南建议用低于37℃的温水洗脚,泡脚时间不超过10分钟[8]。误区18糖尿病可以治愈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能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和方法。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侥幸心理,乱投医、乱用药,相信小广告、“祖传秘方”“高科技纳米技术”等,最终只会延误病情[9]。误区19自我监测时只需监测血糖糖尿病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糖尿病患者除监测血糖外,还应多方位监测。临床监测方案如下表:误区20血糖平稳后就不需监测血糖血糖平稳后,可以减少血糖监测时间点,但不应放松对血糖的监测。建议定期对空腹、餐后、睡前血糖予以监测。误区21感觉低血糖时不用测血糖就进食低血糖常表现为饥饿、乏力、头晕等,但有时这些症状是疾病发生的信号而非低血糖。怀疑低血糖时应立即测定血糖水平,以明确诊断;无法测定血糖时暂按低血糖处理。意识清楚者,口服15~20g糖类食品(葡萄糖为佳);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液20~40ml静脉注射,或胰高血糖素0.5~1.0mg,肌注。每15分钟监测血糖一次,根据血糖水平进行后续处理[3]。总结
糖尿病是一项常见而复杂的慢性疾病,需要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生活管理与药物治疗,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不信谣、不传谣、科学治疗,才能有效抗衡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参考资料:
[1]陈兴宝,等.中国糖尿病杂志.;11(4):-[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版),第8-13页.[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4).[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页[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第31页[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第73页[7]母义明,纪立农,宁光.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版).中国糖尿病杂志.,24(10):-.[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第46页.[9]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第46页.本文来源丨护糖天使责任编辑丨曹前版权申明本文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End-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pengsanmeiyxj.org.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