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患者高龄女性患者,86岁,右侧面部疼痛4年,长期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服药副作用较多,由于疼痛,不能正常进食,极大影响睡眠及生活质量,饱受疾病折磨,由于年龄大,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治疗,选择微创手术。
术前完善三叉神经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完善头颅MRA检查除外颅内动脉瘤等其他血管疾病。
术前完善颅底3D-CT检查测量双侧卵圆孔大小,通过视频截图判断卵圆孔形态。
患者术后第1天,右侧面部疼痛症状消失,进食欲望良好,可独立下地行走,术后第3天正常出院。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简介:
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定义
为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阵发性剧烈疼痛。
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疼痛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最突出的特点,表现有以下几点:
1.疼痛的性质突发性的阵痛,表现为面部、口腔及下颌部位的某一点,突然发生剧烈性的闪电式短暂的抽痛,犹如刀割样、火烧样、针刺样或电击撕裂样痛,多在谈话、进餐或洗脸时发生,每次历经数秒或数十秒至1~2min,疼痛立即向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区域的范围扩散。疼痛常达到如此剧烈,以至于病人要停止谈话、停止饮食、停止行走,以双手掩住面部、严重者咬牙,用力揉搓面部,并且躲避开谈话的人。颜面发红、咀嚼肌和面肌痉挛,故称单面肌痛性肌痉挛现象或称痛性抽搐。疼痛可骤然消失,在2次发作期间完全无痛,如同正常人。在患者发病初期,疼痛发作次数较少,常在受凉感冒后出现,间歇期长达数月或几年。自行停止自愈的病例很少。以后发作逐渐频繁,疼痛加重,病程可几年或数十年不一。严重者发作日夜不分,每天可达几十次,甚至数百次,不能进食喝水,体质消瘦,患者终日处于疼痛难耐状态,表情沮丧痛苦,乃至失去生活信心而轻生。有些患者早期,呈季节性发作,疼痛在每年的春天或秋天的一定时间,呈周期性发作,而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3个月不等,然后无任何原因的自然消失。直到下一年的同一季节开始发作。
2.疼痛部位疼痛发作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右侧较多,双侧少见,后者也常从一侧开始,而后累及对侧,且两侧疼痛发作区不一定对称。以一侧为主,发病初期,可先集中某一支分布区,长时间不变,多在一侧的第2支或第3支或第2、3支两支内的区域。而后可逐渐扩散到其他支。但不扩散越过中线而至对侧。如第1支的疼痛在上睑和前额;第2支的疼痛在上唇、齿龈及颊部,亦有硬腭疼痛者;第3支的疼痛在下唇、齿龈及下颌部,涉及到舌部痛较少,偶见双侧性的各自发作。
3.触发点(扳机点)50%以上患者,在颜面部某一区域内有特别的皮肤敏感区,有轻微的触动,面部肌肉的牵拉及震动便可引起发作,这样敏感的区域范围局限、集中在一点或两点,称之为“触发点”或“扳机点”。一个病人可有数个触发点,部位常见于患侧上下唇、口角、鼻翼、颊部或齿龈等。凡是刺激和牵动此点便引起发作。从此点开始,立即放射到其他部位。面部刺激包括谈话、唱歌、进食、洗脸、剃须、刷牙及风吹等。
4.其他症状由于疼痛并面部肌肉痉挛性抽搐,口角可向患侧歪。发病初期,面部、眼结合膜充血发红、流泪、流涕等。发病后期,可能出现结合膜发炎,口腔炎等。有的病人在疼痛发作时,用手掌握住面颊并用力地搓揉,以期缓解疼痛。久而久之使患侧面部皮肤变粗糙、增厚、眉毛稀少甚至脱落。
5.神经系统体征神经系统查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部分病人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之外,均无阳性体征发现。少数病人,发病后期,多因采用过酒精封闭及射频治疗后,患侧疼痛区域内感觉减退,以致部分麻木。对于这种情况应作详细神经系统查体,以除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Meckel囊球囊压迫术:
适应证:①年龄70岁。②全身状况较差(合并心脏、肺、肝脏、肾脏或代谢性疾病等)而无法耐受手术。③微血管减压术无效或疼痛复发。④拒绝行开颅手术。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⑥鼻咽癌相关三叉神经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