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病理报告单上的神级系统肿瘤
TUhjnbcbe - 2021/8/22 16:23:00

感染性疾病

知识点1: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化脓性脑脊膜炎、化脓性硬膜脊膜炎、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脑结节病、脑结核球,以及Lister菌性脑膜炎等。

知识点2: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点

麻痹性痴呆也称为全身性麻痹,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精神衰退、记忆力下降、人格变化、夸大妄想、道德观念消失、语言痉挛、共济失调等。

知识点3:麻痹性痴呆的病理改变

麻痹性痴呆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脑重量减轻(-g),体积缩小,质软坚实。一般额叶、颞叶的脑回萎缩较明显,脑室扩张。第III、IV脑室壁可见粗细不等的室管膜颗粒

镜下改变

①病变集中在大脑皮质、纹状体与丘脑;②脑皮质分层结构不清,神经元固缩变性或脱失;③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增生。小胶质细胞体积变大,双极的胞体与胞核被拉长(棒状细胞),与皮质表面呈垂直;④脑内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⑤有时脑实质内可见树胶肿等,与结核性肉芽肿相似

知识点4:脊髓痨的临床特点

脊髓痨由于梅*性神经根尖所支配区的不同而呈多样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短促、反复阵发性、撕裂样、电击样疼痛,大多发生在双下肢,背、胸、腹、上肢及面部也可发生,导致该区感觉过敏、深部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等症状。

知识点5:脊髓痨的病理改变

脊髓痨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多见于脊髓腰段和胸段的背侧脊膜,有中或轻度脑膜增厚,背侧后索皱缩,而脊髓变扁平,脊髓的胸、颈段的薄束和楔束萎缩

镜下改变

早期腰段脊髓断面的后索束中央部分有髓鞘脱失和轴索变性。晚期髓鞘脱失范围扩大,可引起薄束和楔束萎缩、胶质瘢痕形成。小血管外膜增厚,周围有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后根神经节的病变一般不明显

知识点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改变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脑膜充血、水肿,脑回扁平,脑沟变浅,重者有双侧海马沟回疝与小脑扁桃体疝形成。切面上在皮质深部灰白质交界处及基底核等部位,可见粟粒大小的软化灶

镜下改变

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等呈袖套状浸润。神经元变性、坏死,卫星现象和噬神经细胞现象。局灶性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毡与胶质细胞)的坏死液化,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筛状软化灶。胶质细胞增生表现:前期为小胶质细胞弥漫性增生或形成胶质小结,后期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瘢痕

知识点7:脊髓灰质炎的病理改变

脊髓灰质炎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①以颈、腰膨大处受累较明显;②急性严重病例于脊髓前角或背侧内可见血管扩张充血、出血与坏死;③后期表现为前及脊神经根的萎缩呈灰色皱缩,前角灰质变小

镜下改变

①早期可见软脊髓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脊髓前角也可见淋巴细胞核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②随后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噬神经细胞现象、小胶质细胞增生以及胶质小结形成;③严重病例炎性反应明显,甚至小的软化灶形成;④后期区域性脱髓鞘,胶质瘢痕形成以及前神经根萎缩,所支配的相应肌群发生去神经性萎缩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瘤样病变

知识点1: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多发生在视神经、视交叉、背侧丘脑下部、小脑和脑干等部位,好发于儿童,故称青年性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部分与神经纤维瘤病有一定的关系。视神经胶质瘤的60%病例联合有I型全身神经纤维瘤病。

知识点2: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瘤组织含Rosenthal纤维的梭形细胞致密区与多极细胞伴微囊和嗜酸性颗粒小体形成的疏松区。致密区与疏松区在各个病例瘤内含量不一。瘤细胞修长和伸展形成单极或双极的毛发样胞质突起。Rosenthal呈串珠状、杆状或蠕虫状,HE染色呈嗜酸性玻璃样物质或圆形嗜酸颗粒小体,Masson染色示亮红色,PTAH染色为紫色。致密区瘤细胞形成的胶质纤维束呈波浪式或漩涡状,相互交织。排列紧密,但是胞核不呈栅栏状排列,可见多核巨细胞。疏松区修长的梭形细胞、胞质突起较短的原浆型星形细胞,以及瘤细胞水肿或黏液变而形成的微囊共同构成。当瘤细胞密度增高、核异型性、微血管增生及少量核分裂象时,可以诊断为不典型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如每个高倍视野见几个核分裂象,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及坏死,则可以诊断为间变型(恶性)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知识点3: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①纤维性星形细胞瘤;②少突胶质细胞瘤;③多形性*色星形细胞瘤;④毛细胞性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⑤小脑囊性血管母细胞瘤;⑥高级别星形细胞瘤。

知识点4: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婴幼儿与儿童,平均发病年龄为8-18个月。肿瘤发生的部位多在下丘脑/视交叉。

知识点5: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灰白或灰褐的实性肿瘤组织,可伴微囊、出血和坏死

镜下改变

突出的黏液样基质背景内伴随单一形态的小的双极梭形细胞核以血管为中心的菊形团结构。有时可见坏死灶和核分裂象,明显的核多形性不常见。无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致密区与疏松区的双相结构特点,不见Rosenthal纤维与嗜酸性颗粒

知识点6: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与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与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见表

特点

PMA

PA

结构

单一形态

双相形态

原浆细胞性星形细胞

稀少

可见

Rosenthal纤维

缺乏

存在

黏液样基质背景

突出

不常见

钙化

不常见

偶见

嗜酸性颗粒

缺乏

常见

血管中心性构象

常见

罕见

知识点7: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多见于31-40岁的男性,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任一部位,以大脑、小脑、脑桥及基底核等多见,成年人的星形细胞瘤常见于大脑半球。不同部位肿瘤可出现相应的脑功能定位性障碍,如头痛、呕吐、癫痫或失语、偏瘫或共济失调或视力障碍等症状。

知识点8:常见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改变及鉴别诊断

常见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改变及鉴别诊断

类型

病理改变

鉴别诊断

肉眼

镜下

纤维性星形细胞瘤

新鲜瘤组织呈粉红色,固定后呈白色或淡白色。肿瘤质地与瘤胶质纤维多少有关

与正常脑白质的星形细胞结构相似,细胞密度低,但比正常白质的星形细胞密度高1-2倍及以上

①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②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③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原浆性星形细胞瘤

肿瘤边界较纤维性星形细胞瘤清楚;切面半透明呈均质状,质软,有时呈胶冻状,小囊易见,偶见大囊

瘤细胞胞体较小,胞质较纤维性星形细胞的丰富,有少量纤细短突起,仅有少量或缺乏神经胶质纤维。瘤细胞退行性变时出现似海绵状的基质核小囊

①纤维性星形细胞瘤;②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③胚胎发育不全性神经上皮瘤

肥胖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肿瘤界限相对可辨,呈灰色均质,切面几乎呈颗粒状改变,质软

瘤细胞呈角状或球状,偏心核突出,核仁大,有时呈固缩核,胞质呈均质玻璃样,强嗜酸性。瘤细胞密集排列,似铺石路面。有时瘤细胞显示丰富的胞质胶质纤维性突起,并伸延至血管周围形成胶质足板,构成血管周假菊形团。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套多见。血管呈丛状增生,内皮细胞增生

①原浆性星形细胞瘤;②星形母细胞瘤

知识点9:胶质肉瘤的病理改变

胶质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外观呈分叶状,与周围脑组织有一定裂隙。质地如木,切面可见坏死区呈奶*色,其周围的瘤组织坚韧,淡灰色,均质状,瘤组织明显向周围组织浸润

镜下改变

①胶质瘤成分:具有恶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或星形母细胞瘤,或少见的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或室管膜瘤的特征;②肉瘤成分:多为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发生的纤维肉瘤,也可见平滑肌、横纹肌、软骨或骨组织等的肉瘤病变;③胶质母细胞瘤瘤灶多呈岛屿状位于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的肉瘤成分之间

知识点10: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少突胶质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30-50岁男性患者。好发于额叶,其次为颞叶、顶叶、枕叶,脑干、小脑和脊髓罕见。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可出现癫痫症状,以后可出现占位性脑功能障碍症状。

知识点11: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①球形瘤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下的白质内,可累及邻近的皮质,边界尚清楚;②瘤体大小不一,可大如拳头;③切面灰白或灰红色,质实而脆、软,偶见坏死灶或囊变,腔内容物为稀薄淡*或咖啡样物;④瘤内见钙化灶;⑤有时见瘤组织与软脑膜、蛛网膜及硬脑膜粘连,状似脑膜瘤

镜下改变

①瘤细胞密度大,呈圆形,较一致,浓染而无核仁的中央核和核周围透亮的胞质构成蜂窝样瘤细胞群;②瘤细胞群间由纤细的血管间质将其分隔成小叶状;③瘤细胞侵入神经束时,胞体呈梭形伸展,易误认为时纤维性星形细胞瘤;④瘤组织内可见钙化灶及残留神经元;⑤有些瘤细胞胞质含嗜酸性黏液染色阳性物,甚至可以转变为“黏液细胞”;⑥微囊或较大囊腔;⑦血管增生,甚至出现肾小球丛样增生;⑧瘤细胞浸润于大脑皮质,并且围绕神经元呈卫星状或围绕血管周呈袖套样浸润

知识点12:脑膜肿瘤的临床特点

脑膜肿瘤常发生于60-70岁女性。好发于矢状窦旁的中1/3,前1/3少见,后1/3极为罕见,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少数脑膜瘤是多发性的,常见于中央型vonRecklinghausen神经纤维瘤病。

知识点13:脑膜肿瘤的病理改变

脑膜肿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①脑膜瘤有明显的边界,外被包膜;②切面光滑,分叶状或大小结节;③肿瘤大小差异明显;④形状各异,呈圆形、半圆形、锥状、扁平斑块状、哑铃状或不规则等;⑤切面呈暗红色或灰白色,伴胶样半透明或多彩状;⑥质硬软不等或坚韧或硬如骨质;⑦退行变性:液化或囊性变,钙化或骨化

镜下改变

脑膜瘤的形态学演变是正常蛛网膜细胞的适应性变化,常见同一肿瘤不同区域可有显示两型或较多类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知识点1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点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指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外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CNS功能障碍。

知识点15: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病理改变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①肿瘤约75%发生在天幕上的深部脑组织,如额叶、顶叶及脑室周围,少数见于小脑、脑干,极少数累及脊髓;②肿瘤的早期以单灶性多见,中晚期为多灶性,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③切面观呈灰红色或颗粒棕褐色,伴有小软化灶或出血

镜下改变

脑脊髓淋巴瘤分类及其组织学特点与淋巴结内淋巴瘤基本一致,但PCNSL的形态学特征为脑组织血管周围一致性淋巴瘤细胞浸润,呈同心套层状浸润。早期可见瘤细胞浸润局限在Virchow-Robin间隙,随后弥漫浸润于以血管为中心的瘤灶间的脑组织内,瘤灶扩大或融合。其细胞疏密不一。镀银染色见瘤细胞间有不等量的银染网织纤维

知识点16:颅内原发性胚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颅内原发性胚细胞性肿瘤发生在松果体和鞍上区。某些生殖细胞瘤也可发生在丘脑或基底核。此病症好发于男性,以儿童和青年多见。其分类和形态学特征与睾丸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相似,包括生殖细胞瘤、胚胎癌、卵*囊瘤、绒毛膜癌、畸胎瘤与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等。除了良性畸胎瘤生长缓慢、呈良性经过外,其余肿瘤均生长迅速,具有浸润能力。

知识点17: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

垂体腺瘤多见于30-60岁女性患者,分泌过多的某种激素,表现出相应的功能亢进症状。肿瘤破坏或压迫垂体使其激素分泌障碍,出现其功能低下的表现。肿瘤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表现为视野缺损、视力低下或失明等。

知识点18:垂体腺瘤的病理改变

垂体腺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①肿瘤大小不一,直径1cm为微腺瘤,1cm者为大腺瘤;②功能性腺瘤一般较小,无功能性腺瘤则较大;③可侵入鞍上、第III脑室、额叶或颞叶;④肿瘤灰白或暗红色,质软,有时见出血、坏死、囊性变或小钙化灶

镜下改变

①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核圆深染,核分裂象少见,胞质少,含多少不等的细颗粒,或胞质较清亮,类似少突胶质细胞;②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弥漫型)、梁索状或围绕血窦呈放射状排列(窦隙型)、柱形瘤细胞围绕血管及间质形成假乳头样(乳头状型)

知识点19:多激素细胞腺瘤的镜下改变

多激素细胞腺瘤的镜下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光镜下改变

嫌色性和嗜酸性瘤细胞。PAS阴性,免疫组化染色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激素阳性

电镜下改变

可以是含多种激素的单一细胞型核多种激素细胞混合型的特点

知识点20: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镜下病理改变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镜下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光镜下改变

嫌色性或嗜酸性瘤细胞,决定于线粒体丰富的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所有激素阴性表达,或仅少数细胞有一种或几种激素阳性。PAS阴性

电镜下改变

非嗜酸性瘤细胞瘤的瘤细胞小,呈多边形,核不规则,胞质内粗面内质网稀少,线粒体少,分泌颗粒少,位于核膜下,直径为-nm。嗜酸性瘤细胞瘤的细胞大,呈多边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胞质内含大量线粒体诶突出特点,其他细胞器少,分泌颗粒稀少,直径为-nm

知识点21:转移瘤的临床特点

转移瘤多见于大脑,较少见于小脑,可能是大脑血液流量较大及血液灌注的体积较多等原因,而脑干及脊髓转移瘤较少见。一般来说,1/3-2/3的转移瘤位于大脑中央沟的后部,故该处出现占位病变时,要考虑转移瘤的可能。多发性转移瘤一般无明显占位性症状,但患者的颅内压升高及精神症状较明显。

知识点22:转移瘤的病理改变

转移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单发性或多发性。多发者多见,主要表现为散在的数个瘤结节,偶见播散型粟粒大小的转移瘤结节。瘤结节大者超过数厘米,而小者多位于大脑皮质和白质交界处,以后随瘤体积增大可侵及周围的皮质与白质,有时直至脑膜,并且与硬膜粘连,酷似脑膜瘤。外观为球形,边界清楚,压迫其周围脑组织,使之坏死液化,使瘤结节外周形成裂隙。质地较软,切面观瘤组织呈灰白色或灰*色或褐色区。有时见中央不规则的坏死区或胶冻样黏液聚集

镜下改变

形态结构与原发瘤相似。支气管肺癌的常见类型有鳞状细胞癌、腺癌或未分化癌转移;胃肠癌脑转移以黏液腺癌、黏液细胞癌或乳头状癌为多。肾透明细胞癌的转移见癌巢由透明细胞与巢间血管间质构成。瘤组织周围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形成所谓的包膜,其内可见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另外,可见瘤组织沿邻近脑实质内血管外周间隙蔓延,或侵及脑膜并引起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其间可有或无癌细胞

知识点23:胶样囊肿的病理改变

胶样囊肿发生于第III脑室,位于Monro孔间,并阻塞导水管致双侧脑室扩张积水。电镜下显示:被覆上皮常有纤毛及杯状细胞,上皮下基膜不明显。外有菲薄的纤维包膜,囊内容物PAS阳性。若囊液外溢,则可引起周围炎性反应。

知识点24:胶质室管膜囊肿的病理改变

胶质室管膜囊肿大多见于额叶和顶叶的脑室周白质内,也见于小脑、脑干或脊髓内。囊壁衬覆似成熟的室管膜细胞,常有纤毛,但无杯状细胞、无基膜,细胞直接接触纤维性神经胶质。如果位于蛛网膜下隙,异位的神经胶质囊肿可见星形细胞支持,形成连续的基膜将其与纤细的纤维包膜分隔。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和瘤样病变

知识点1: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

神经鞘瘤常见于20-50岁的群体,肿瘤生长较缓慢,多见于头、颈、四肢近端屈侧部位(肘、腕、膝、手部),也可发生于躯体、胃肠道、后纵隔、腹膜后及骨等部位,罕见发生在脑和脊髓实质内,多为单发性。

知识点2:神经鞘瘤的病理改变

神经鞘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①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②大小不等,浅表部的肿瘤较小,直径大多在5cm以内,深部的肿瘤则较大或巨大;③肿瘤包膜完整;④切面为实性、灰白、粉红及*色;⑤质硬或软不等,可见囊性变、出血及钙化

镜下改变

肿瘤由神经鞘细胞构成的神经鞘瘤束状型(AntoniA)与神经鞘瘤网状型(AntoniB)两区组成。AntoniA区细胞长梭形,瘤细胞密集排列、栅栏状排列或有螺旋体(Verocay体)形成:核两端钝圆,纤细呈波浪状,核分裂象很少见。瘤细胞呈交织束或漩涡状排列。AntoniB瘤细胞形态与AntoniA类似。但是,瘤细胞排列稀疏杂乱,分布在黏液样间质中。间质内血管丰富,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瘤细胞缺乏轴索。瘤组织内可见一些淋巴细胞、肥大细胞与泡沫细胞

知识点3:神经鞘瘤的预后

神经鞘瘤是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极少复发,有极少数病例会转为恶性。复发多位于颅内、脊髓或骶部的细胞性神经鞘瘤。

知识点4:假腺性神经鞘瘤的病理改变

假腺性神经鞘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瘤直径为1.5-5.8cm,边界清楚,且包膜完整

镜下改变

肿瘤由AntoniA区形态和多灶性的腺腔样或囊腔结构组成;腺腔样囊腔大小不等,且形状不规则;壁上被覆细胞呈长扁平形、立方形或柱状,单层或复层,胞质透亮或嗜酸性。这些细胞与其下的梭形细胞有移行。腔内含有较多粉红色染液

知识点5:神经母细胞瘤样神经鞘瘤的病理改变

神经母细胞瘤样神经鞘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瘤直径为1.3-4.5cm,肿瘤边界尚清,包膜完整,切面呈灰褐色,分叶状,可见出血或囊性变

镜下改变

肿瘤由类似普通型神经鞘瘤区或呈上皮样形态与含神经母细胞瘤样结构组成。后者瘤细胞比神经母细胞瘤的瘤细胞还要小,呈圆形或微梭形;胞质少。核固缩、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排列呈片状或界限不清的团块状。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假菊形团或Homer-Wright菊形团样结构

知识点6:神经鞘黏液瘤的病理改变

神经鞘黏液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瘤体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个别在深部软组织,直径3cm

镜下改变

黏液样型

主要呈多小叶构形,小叶内黏液样基质十分丰富;瘤细胞稀疏,多呈梭形和星形,小部分为圆形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可见深染异形核;核分裂象0-1个/10HP;偶见多核巨细胞

富于细胞型

呈弥漫或多灶构形,瘤细胞十分密集,黏液样基质多见;瘤细胞肥胖呈上皮样构象,胞界清楚;核卵圆形、梭形,深染;核分裂象0-2个/10HP;多核巨细胞很少见

中间型

呈弥漫、多灶性或多小叶状构形;瘤细胞密度和黏液样物质含量大致相等,但同一病例中不同区域有所差异;核分裂象0-1个/10HP;不见或少见多核瘤巨细胞

知识点7:创伤性神经瘤的临床特点

创伤性神经瘤为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再生修复异常引起的瘤样病变。通常于撕裂伤后、截肢术后或多余手指截断后再手术部位出现质硬、小结节状肿物,伴有疼痛和触痛。

知识点8:创伤性神经瘤的病理改变

在增生的胶原纤维间质中,掺杂有分布紊乱的神经纤维束,其内包含有髓鞘的轴索、成纤维细胞、施万细胞、神经束膜细胞核一些小神经纤维。可见间质或者黏液样变性或少许炎症细胞浸润。

知识点9:神经肌肉错构瘤的临床特点

神经肌肉错构瘤(神经肌肉迷离瘤或良性蝾螈瘤)属于假性肿瘤,多发生在10岁以内。肿瘤好发于较大的神经干,如臂丛神经与坐骨神经等。大多为单发,偶见多发。除了局部肿块外,也表现为受神经支配的肌肉有感觉运动障碍及肌肉萎缩。

知识点10:神经肌肉错构瘤的病理改变

神经肌肉错构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瘤直径1-16cm,界限清,似有包膜,质硬

镜下改变

成熟的横纹肌纤维纵横径不一,排列无规律性或呈带状平行排列,可见横纹。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围绕群集的横纹肌纤维呈疏松束状或簇状排列,或两种成分无规则性混杂。两种成分无异型性及核分裂象

知识点11:神经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

神经节细胞神经瘤为良性肿瘤,是由分化成熟的神经母细胞瘤衍生,大部分发生于后纵隔与腹膜后,小部分会出现在皮肤、肾上腺和肠壁。

知识点12:神经节细胞神经瘤的病理改变

神经节细胞神经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瘤可达10cm,瘤体分界清,有包膜,切面灰白或灰*,质硬,无出血和坏死

镜下改变

肿瘤由成熟的神经节细胞与束状交织排列的神经鞘细胞构成。分化成熟的神经节细胞以单个或巢团状散布在神经鞘细胞束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理报告单上的神级系统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