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手把手教
TUhjnbcbe - 2021/8/26 16:56:00

头痛虽然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但因为种类繁多,诊断起来并非易事。国际头痛协会()将头痛分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和慢性发作性偏头痛等13类,每类头痛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已在临床广泛采用。本文详细总结了头痛的分类及鉴别诊断,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头痛的分类

①根据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头痛(病程在2周内)、亚急性头痛(病程在3个月内)和慢性头痛(病程大于3个月);急性起病的第一次剧烈头痛多为器质性病变,尤须提高警惕,进一步查明病因;

②根据头痛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头痛、中度头痛和重度头痛;

③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头痛(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和继发性头痛(如因外伤、感染、肿瘤等所致的头痛)。

偏头痛

属血管性头痛常见于中青年和儿童,头痛位于单侧颞额的眶部,呈搏动性跳痛,常伴恶心及呕吐,为发作性头痛。

头痛前可先有视觉障碍如视物模糊视野,视物有盲点或偏盲等先兆,也可无任何先兆,即开始偏头痛一般历时数小时或数天而缓解,极少数患者呈偏头痛持续状态。少数患者偏头痛可能和紧张型头痛同时存在,以致两者难以区分。

常起病于青春期,女性发病居多;间歇性反复发作,起止突然,间歇期如常人,病程较长;发作时以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一侧头痛为主,也可为双侧头痛或全头痛;头痛发作前有或无视觉性、感觉性、运动性、精神性等先兆症状,但发作时多数都伴有恶心、呕吐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某些饮食、月经、情绪波动、过劳等因素可诱发,压迫颈总动脉、颞浅动脉、眶上动脉或短时休息、睡眠可使头痛减轻;查体一般无异常;一般无头部影像学的改变;家族史阳性有助于诊断。

1、无先兆的(普通型)偏头痛诊断标准:

(1)符合下述2~4项,发作至少5次以上。

(2)如果不治疗,每次发作持续4~72小时。

(3)具有以下特征,至少2项: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活动被强烈抑制,甚至不敢活动;④活动后头痛加重。

(4)发作期间有下列之一:①恶心和呕吐;②畏光和畏声。

(5)无其他已知的类似疾病:①病史和躯体的其他方面正常;②无其他已知类似疾病。

2、有先兆的(典型)偏头痛

(1)符合下述2项,发作至少2次。

(2)具有以下特征,至少3项:

①有局限性脑皮质或(和)脑干功能障碍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先兆症状;

②至少有一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持续4分钟以上;或有相继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症状;

③先兆症状持续时问60分钟;④先兆症状与头痛发作间无间歇期。

(3)具有以下特征,一项以上:

①病史和体格检查不提示有器质性疾病证据;

②病史和体格检查提示有某种器质性疾病可能性,但经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已排除;

③虽然有某种器质性疾病,但偏头痛的初次发作与该疾病无密切关系。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1)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多有无先兆性偏头痛病史,反复发作后出现头痛侧脑神经麻痹,动服神经最常受累,部分病例同时累及滑车和外展神经,出现服球运动障碍,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不等。多次发作后瘫痪可能持久不愈。应注意排除颅内动脉瘤和痛性眼肌麻痹。

(2)偏瘫型偏头痛:多在儿童期发病,成年期停止。偏瘫可为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可伴有偏侧麻木、失语,亦可单独发生,偏头痛消退后偏瘫可持续10分钟至数周不等。可分两型:

①家族型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半数病例与19号染色体连锁,亦与P/Q型钙通道突变有关;

②散发型可表现为典型、普通型和偏瘫型偏头痛的交替发作。

(3)基底型偏头痛:又称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儿童和青春期女性发病较多;先兆症状多为视觉症状如闪光、暗点、视物模糊、黑蒙、视野缺损等,脑干症状如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等,亦可出现意识模糊和跌倒发作。先兆症状多持续20-30分钟,然后出现枕颈部疼痛,常伴有恶心和呕吐。

(4)晚发型偏头痛:45岁以后发病,出现反复发作的偏瘫、麻木、失语或构音障碍等,同,持续1分钟至72小时,并伴有头痛发作。应排除TIA和RIND等。

(5)偏头痛等位发作:多见于儿童偏头痛病人,出现反复发作的眩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周期性呕吐,肢体或(和)关节疼痛,以及情绪不稳、梦样状态等,患者可无头痛发作或与头痛发作交替出现。

偏头痛的预防与调护

1.外感头痛由于外邪侵袭所致,平时顺应四时变化,寒温适宜,起居定时,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抵御外邪。

2.对血管性头痛的治疗,首先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态平衡,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3.加强心理治疗,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根据自身特点避免诱发偏头痛的因素,肝阳上亢者,禁食肥甘厚腻、辛辣发物,以免生热动风,肝火头痛者,可用冷毛巾敷头部,痰浊所致者,饮食清淡,勿进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痰,精血亏虚者,加强饮食调理,多食牛乳等血肉有情之品。各类头痛者均应禁烟戒酒。

5.针刺治疗或头部保健按摩,疏通经络,调畅气机。

紧张性头痛

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70%~80%。表现为头部的紧束、受压或钝痛感,更典型的是具有束带感。作为一过性障碍,紧张性头痛多与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有关,但如持续存在,则可能是焦虑症或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其临床特点是:头痛部位较弥散,可位前额、双颞、顶、枕及颈部。头痛性质多样,常呈钝痛,头部压迫感、紧箍感,患者常述犹如戴着一个帽子。头痛常呈慢性、持续性,可时轻时重。多有头皮、颈部压痛点,按摩头颈部可使头痛缓解,多有额、颈部肌肉紧张。可伴有头晕、易激动、睡眠差、抑郁、焦虑,极少伴有恶心、呕吐。

依据临床表现,又能排除颅、颈部疾病,如颈椎病、外伤、占位性病变和炎症性疾病等,通常能够确诊。

国际头痛协会()将TH分为四类,有严格的诊断标准:

①发作性TH:要求发作至少10次以上,头痛时间d/年,15d/月;

②有颅周肌肉疾病的发作性TH:有颅周骨和肌肉触痛和EMG活动增加;

③无颅周肌内疾病的发作性TH:无肌肉触痛和EMG改变;

④慢性TH:头痛时间≥d/年,≥15d/月。

丛集性头痛

属血管性疾病,和下丘脑功能障碍有关。是一种少见的伴有一侧眼眶周围严重疼痛的发作性头痛,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

头痛位于单侧颞额的眶部,重者波及整个头部,头痛发作呈密集性,剧烈且无先兆。头痛发作迅速并可突然停止,发作时伴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及多汗。少数出现上睑下垂,每天发作数次,并可在睡眠中发作,每次发作历时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并可连续数天至数周。但缓解期可长达数月至数年之久,经对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和发作观察不难与紧张型头痛鉴别。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50岁多见,男性患者居多,约4~5倍于女性。在某一段时间(通常3~16周)内出现一次接一次的成串的发作,故名丛集性发作,常在每年春季和/或秋季发作一两次;每次持续30~分钟,每日可发作一至数次。群集期通常为3~6周。头痛为眼眶周围剧烈的钻痛,患者来回踱步,以拳捶打头部或以头撞墙,疼痛难忍;并常有结膜充血、流泪、流涕、面部出汗异常、眼睑水肿等伴发症状。

(1)发作期的治疗:

①5-羟色氨受体激动剂舒马曲坦是目前控制发作最有效的药物,3~6mg皮下注射可使约75%的患者在十几分钟内症状缓解;

②吸氧:7L/min进行面罩吸氧15min可使约60%的患者在20~30内症状缓解。

③酒石酸麦角胺、利多卡因可能有效。

④肾上腺皮质激素最为有效(但并非首选),可用泼尼松20~40mg/d,或与麦角胺并用。

⑤睾丸素(testosterone)可使80%患者获显著效果,25mg肌注,每日1次,连用7~10日,然后改为10mg/d,再用7~10天。

(2)丛集期的预防治疗:

①维拉帕米:目前被认为是预防丛集性头痛的首选。每日剂量多为~mg,对部分不敏感的患者可用到~mg。理想药效约在2~3周时可达到,可作为预防发作的基础用药并可与舒马曲坦、麦角胺、皮质激素及其他预防性药物合用。

②糖皮质激素:泼尼松60mg/d,连用5天,此后每日减量10mg,可对70~80%的患者有效;也可应用地塞米松2~4mg/d。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对预防有效。

③碳酸锂:首次剂量mg,一日2次,并根据头痛症状和血药浓度调整用量,血药浓度保持在0.4~0.8mmol/L。注意其副作用并应避免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利尿剂及卡马西平同时使用。

④酒石酸麦角胺:辅助预防用药。1~2mg睡前口服可预防夜间发作。

⑤托吡酯:起始剂量为25mg/d,根据患者情况每3~7天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mg/d,治疗4周,可达到治疗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⑥丙戊酸钠:5~20mg/Kg/d。副作用:脱毛、嗜睡、体重增加等。

内容来源

萍乡观察、药店头条编辑:琪琪免责声明

文中内容观点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手把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