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
“耳源性眩晕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
第三次研讨会暨复旦眩晕论坛
4月18日,复旦大医院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临床中心诚邀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相聚上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精彩的眩晕学术报告:
开幕致辞
李华伟教授热情欢迎现场参会的各位专家及线上参会的各位同仁,高度凝练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耳源性眩晕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的研究内容和学科远景规划,包括:立足临床耳源性眩晕疑难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倡导自主创新注重眩晕诊疗设备设计及研发:志存高远以建设耳源性眩晕智能诊疗体系;建立覆盖全国的耳源性眩晕诊疗培训网络体系,助力于学科诊疗能力的全面提升。
医院院长聂国辉教授向大会做了“凝练学科需求、开展高质量研究”的学术报告,提出重视临床研究,聚焦临床研究的四大目标,多学科合作全面提升临床研究水平,更好的服务临床和促进医学发展。
会议实况
项目汇报
李文妍主任汇报一年半以来项目工作进展,重点介绍了三维眼震电图识别技术在眩晕人工智能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复旦眩晕AI工作站建设情况以及耳源性眩晕智能问卷实现人工智能诊断的效果,期待耳源性眩晕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提出中国标准,更好促进眩晕诊疗能力的提升。
主持
聂国辉、戴春富
医院马秀岚教授“伴前庭功能障碍的内耳畸形”,介绍前庭畸形常见的类型,包括前庭未发育、前庭发育不良、前庭扩大、前庭导水管畸形,每个类型根据伴或不伴耳蜗畸形,临床特征具有差异,诊断依据影像学、听力学、前庭功能评估。重点分析了耳蜗与前庭同时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分享了在前庭耳蜗畸形病例中行人工耳蜗植入安全有效的处理策略。医院吴子明教授向大会做“前庭康复与前庭功能检查”报告,介绍急性前庭综合征(前庭神经炎),针对反复发作的、伴有慢性头晕的前庭功能减退的发作性眩晕疾病(梅尼埃疾病、BPPV),慢性前庭综合征(单、双侧前庭功能减退、小脑病变、CSD、PPPD)开展前庭康复疾病的需要;自发性眼震、摇头眼震(HSN)、前庭双温试验,动态视敏度检查(DVA),耳石功能评估SVV、VEMP等在前庭康复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复旦大医院戴春富教授向大会做“周围性眩晕相关疾病影像学发现与干预策略”,包括迷路瘘管影像学的表现和手术处理,分享手术视频操作录像对II、III期患者进行瘘管修补术的经验;介绍了上半规管裂的临床表现及少见的水平半规管裂和迷路积气的颞骨CT影像学表现、内淋巴囊瘤伴耳蜗积水的的影像学表现及诊疗经验并分析总结梅尼埃疾病内耳钆造影的内耳积水特征。医院袁永一主任医师向大会做“眩晕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综述了伴眩晕的遗传性耳聋的基因及表型,介绍了梅尼埃病、BPPV、运动病、上半规管裂综合、前庭型偏头痛等发作性前庭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梅尼埃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梅尼埃病更容易伴有偏头痛,目前已发现12个相关基因和突变位点,但尚不能在临床上应用,COCH基因是目前发现与前庭遗传学可能相关,但仍没有定论。
医院王巍主任医师向大会做了“人工耳蜗植入对前庭功能的影响“,介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生眩晕与年龄的关系以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眩晕发作的表现,并分析了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生不同类型眩晕发作的原因和可能机制,分享自己的实际案例,提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