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定位诊断
TUhjnbcbe - 2021/9/26 20:00:00
1.脊髓损伤的定位临床上,最简单的脊髓平面定位方法是根据感觉丧失平面判定。人类体表感觉的分布是按着自上而下的顺序,但不是从头顶到足底,而是从鼻尖直到肛门。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人类祖先原是四条腿着地走路,后来前肢进化成手,身体直立起来,改变了原来的体态,但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仍保留着祖先的原始形式。了解这点对于记忆定位大有帮助。颈髓损伤时,检查感觉丧失平面要以上肢为依据,因为前胸皮肤感觉在第2肋以上由第3、4颈神经构成的锁骨上神经支配,所以颈5、6损伤时,前胸第2肋处仍有疼痛。脊髓节段在体表标志是:胸骨角对应脊髓胸2节段,乳头对应胸4节段,剑突对应胸6节段,肋缘对应胸8节段,脐对应胸10节段,耻骨联合对应胸12节段(1)脊髓横定位:按功能区划分。1)前角:损害相应区出现肌无力、肌萎缩,但感觉正常,肌电检查呈变性反应,如小儿麻痹症,慢性前角损害时,可出现肌纤维震颤。2)侧束:损害平面以下同侧肢体出现上运动神经元麻痹,肌肉呈痉挛性麻痹,反射亢进,无肌萎缩,有病理反射,损害平面以下对侧肢体可出现痛、温觉减弱或消失。3)后角:损害平面以下同侧肢体肌肉、关节深感觉减退或消失,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一一痛、温觉障碍,但触觉和深感觉仍保存。4)横贯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所有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均丧失。损伤平面以上皮肤可有一定的感觉过敏带。5)脊髓半侧损伤(BrownSequard综合征):在受伤节段平面以下,同侧运动及深感觉功能障碍,对侧的痛、温觉功能障碍。(2)脊髓纵定位:上颈段(颈1至颈4)损害: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全部感觉丧失,高张力性膀胱,后颈部可有神经根性疼痛,并向枕部放射,呼吸麻痹(致死)或刺激症状(呃逆)。如为横贯性损伤,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1)颈膨大部(颈5至胸1)损伤:双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前角损害),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椎体束损害),受损平面以下的双侧肢体全部感觉丧失,高张力性瘫疾。如伴有颈8至胸1脊髓节段交感神经节损伤,可伴有颜面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Horner综合征),还可能有向上肢放射的神经根性疼痛。2)胸段(胸2至胸12)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肢体呈上运动神经元性截瘫,全部感觉均丧失,高张力性膀胱。3)腰膨大部(腰1至腰2)损伤:双下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及会阴部全部感觉丧失,高张力性膀胱。4)圆锥部损伤:仅于会阴部有感觉缺失及小便失禁。5)马尾损伤:马尾神经共10对,马尾全部断裂较少见,因此临床表现应根据受伤的神经根而定。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功能障碍不对称,且无恒定的形式,损伤马尾所支配的肌肉呈弛缓性麻痹。(3)上、下神经元损伤的体征鉴别:上神经元(前角运动细胞以上)损伤引起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加、肌萎缩不明显、腚反射亢进,常可引出病理反射。下神经元(前角运动细胞及其以下)损伤引起弛缓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减退或消失、肌萎缩明显、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常为阴性。2.周围神经损伤定位(1)脊神经根损伤的定位:脊神经根损伤以多发,常波及两侧和前后根为特点。①前根受损时,发出肌纤维束震颤;损伤严重者,其支配的肢体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②后根受损时,其支配区产生神经根性疼痛;损伤严重者,其支配区产生根性的深浅感觉消失。(2)脊髓后根神经节损伤的定位:在其所支配区的体表部位出现感觉障碍,如自发性疼痛、感觉减退或过敏,并伴有带状疱疹。(3)周围神经干或周围神经损伤的定位:其所支配的肢体出现感觉、运动(下运动神经元性)及自主神经症状。若为多发性末梢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肢端较重,感觉障碍呈套式分布,且常为对称性改变;若单一皮神经损伤,仅在支配区体表出现浅感觉障碍,而深感觉完全正常(深、浅感觉分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定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