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其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其他异常感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所以被称为患者“潜伏”的杀手,不只是因其发生发展往往潜移默化,早期常为患者所忽视,发病时疼痛感觉会加剧使患者难以承受,造成患者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还是引起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始动因素。
天津中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吴深涛介绍,此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通过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和知晓率,达到早防、早治,是可以延缓或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可达30%-90%。其中有10%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诊断时即有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者其发生率要超过50%。该病由于损害神经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突出表现是肢体的疼痛、麻木、蚁行感、发热、怕冷;也有的表现为下肢单侧或双侧活动受限;或肢体软弱无力,伴不同程度肌肉萎缩等。主要临床症状为肢体灼痛、刺痛、钻凿痛,病位较深,如在骨髓深部,或疼痛剧烈如截肢,或痛觉过敏,不耐覆被,每于夜间入睡后数小时疼痛加重,于白天或行走后减轻;感觉异常,自觉有麻木、蚁行、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等,多从远端脚趾上行甚至可达膝以上,呈袜套或手套样分布,感觉常减退。当运动神经受累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疾病晚期出现营养不良性肌萎缩,也可伴神经关节病或腱反射障碍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称之为“消渴”合并“痹症”、“血痹”、“麻木”、“脉痹”、“痿证”等,是消渴合并脉络病变为主的病证,中医学对此病具有丰富的论治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医学形成很好的互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呈相对可逆性,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时期,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该病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这些患者常常伴随有其他心、脑、肾等糖尿病并发症,各种并发症联合出现会更加加重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感,长期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加速其死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与消渴病久失治致气阴两伤,肌肤脉络失于濡养;饮食不节,失其运化而生浊湿内蕴,阻滞脉络;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气机郁结,血行不畅,络脉瘀阻,或郁火灼伤阴,脉络失濡;劳欲过度,日久精虚肾燥,致脉络失濡养等,终致病变发展损及脉络。病性上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肢体、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痹脉络为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防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涉及范围较广,病情较复杂,但系统的临床管理和科学地用药治疗,特别是早期的干预是可以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特别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医辨证论治大法及丰富的治疗手段使其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和优势。
未病先防,综合措施,首先患者平日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展和减轻患者的症状;其次是适当补充维生素来改善神经的营养状态。大多数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对本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觉得自己年轻无症状或体质不错,并发症与自己掛上不关系,不重视对这方面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