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血管寿命就是你的寿命这几种身体变化,很可
TUhjnbcbe - 2021/10/12 3:17:00

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一,达1.14亿——差不多10个人里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但其实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不仅会让病患的身心饱受折磨,还有致死的风险!

影响寿命的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其实是一种血管疾病,主要分为两部分,大血管和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包括我们所说的脑血管、心血管、还有下肢的血管。

脑血管出现问题会有中风的风险,心血管出现问题则易心肌梗塞,下肢血管一旦出现问题,严重者可能会以截肢的方式处理。

微血管的病变包括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它主要产生的原因是因为长期高血糖刺激后会产生血管内壁损伤,继而导致微循环出现障碍,在大血管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最后导致血液循环中的血供减少。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要早发现,定期检查不可少。动脉彩超、四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这两项检查主要是用来筛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闭塞、糖尿病足等症。一般半年到一年左右检查一次即可。

常见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1眼底病变

眼睛是最容易受到高血糖侵害的器官之一。研究表明,很多眼病的发生与高血糖密切相关。

血糖波动太大,可导致角膜屈光度的改变。而一旦出现眼底病变,也就是视网膜病变,*斑水肿等,此时的治疗效果就不太尽人意了。所以眼底检查是发现早期糖尿病眼病的主要手段。

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就需要进行眼底检查。之后需保证每年复查一次。而病程超过5年的病患,则需保证6个月接受一次检查。

简单自测

站在同一个位置,捂住其中一只眼睛,用单眼看同一件物体,分别测试左右眼的清晰程度。如果某只眼睛突然视物不清晰了,或者单眼看物体时出现变形、扭曲,以及单眼余光能看到的范围缩小时,就要考虑病变的可能,建议尽快就医检查。

2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会有手脚发麻,感觉麻木的情况。且周围神经病变会有10%~20%的概率引起疼痛,比如针扎般、电击样、撕裂样、火烤样的疼痛都可能发生。

周围神经病变时还会导致神经运输营养的能力下降,导致机体营养不足,继而皮肤干燥皱缩、鸡肉萎缩无力,像鸡爪一样的“爪形手”就是典型的表现。

此外也有很多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此时需通过一系列的神经检查:包括10克尼龙丝试验、肌电图检查、踝反射、振动觉、压力觉、温度觉等,判断病患的神经健康状况。

3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胰岛素合成或分泌不足,使得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多,再加上体内的高血糖环境,一方面对细胞有抑制功能,使免疫力降低;另一方面为细菌、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加剧了感染。

踝肱指数测定(ABI)

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是反映下肢血压和血管状态的非常有价值的指标,对检查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糖尿病足有较重要的作用。

若无其他可以显著影响下肢动脉的条件,踝肱指数数值及含义可如下表所示:

4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有25%~40%的病患会发生糖尿病肾病。一般来讲,它在早中期时无特殊症状,易被大家忽略。而通常被发现时可能已发展为尿*症,肾衰竭,致死率极高。所以,建议糖友每3个月就需进行一次检测,以提早发现糖尿病肾病。

糖友出现5个信号可能提示“糖肾”

①食欲不佳、反胃恶心

②肢体浮肿明显

③出现泡沫尿

④夜尿频繁

⑤突然脱发或白发增多

如何防治糖尿病、控好并发症?

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及改善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1生活方式干预

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国际上多项研究显示: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及改善2型糖尿病,尤其是对糖前期患者,效果更佳。

芬兰发现: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阻力锻炼,减少5%的体重,脂肪摄入量30%的总热量,可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下降43%。

※我国糖尿病指南也建议:

超重或肥胖者的BMI值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

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kcal;

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运动至少保持在分钟/周。

生活方式干预,简单来说就是调节饮食,科学运动,控制体重。

2药物治疗

高血糖患者采取饮食调节,科学运动后,血糖依旧不达标时(HbA1c≥7.0%),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因β细胞不足,丧失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应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由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口服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①促进胰岛素分泌,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

②胰岛素增敏剂,改善胰岛素抵抗。如:噻唑烷二酮类(TZDs);

③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如:双胍类;

④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如:α-糖苷酶抑制剂。

血糖控制目标越来越精细化和个体化

专家表示,糖化血红蛋白最早控制在6.5mmol/L,后来放宽变至7.0mmol/L。而如今有了个体化的降糖方案。医生会经综合评估每个病人的糖尿病病史,心脑血管情况,以及预期寿命,因人而异,定制不同的降糖目标。还要监控TIR,意思是个体在其目标血糖范围内(通常为3.9-10.0mmol/L)所持续的时间。

血糖的控制越来越精细化与个体化,不再只是单纯的制定共同的目标,这样更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

精彩内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血管寿命就是你的寿命这几种身体变化,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