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定义: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
一、病因:
1、遗传: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遗传性,60%有家族史。
2、内分泌、代谢因素:
(1)女性多于男性,月经期或月经来潮时易出现;
(2)食物:奶酪、红酒、巧克力、腌肉、豆类及豆制品易诱发头痛;
(3)药物:血管扩张剂可诱发;
3、其他因素:情绪紧张、头部外伤、饥饿、睡眠障碍、气候变化、精神刺激;
二、发病机制:
1、血管学说:先兆症状与颅脑血管收缩有关,随后由于颅内、外扩张导致头痛;
2、神经递质:5-HT具有重要作用。
3、神经血管学术: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的功能障碍与前驱症状有关,先兆头痛的发生与神经元功能障碍与继发血管改变有关。
三、分类
1、有先兆偏头痛:最主要特点是头痛前有先兆症状,表现为视觉、感觉和运动的缺损或刺激症状,如视物模糊或变形、闪光、暗点、一侧肢体和面部麻木、偏侧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先兆症状持续10-20分钟,在头痛出现之前达高峰,消失后出现一侧或双侧眶上、眶后或额颞搏动性钝痛,程度逐渐增强,达最高峰后持续数小时或1-2天。疼痛时常伴面色苍白、恶心、畏光、出汗,严重伴呕吐;疼痛消失后病人常有疲倦、烦躁、无力和食欲差,1-2天后好转。
2、无先兆偏头痛: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80%,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搏动性疼痛,常伴恶心呢、呕吐、畏光、出汗等症状;无明确的视觉、感觉、运动先兆,疼痛持续时间较先兆偏头痛长(可达数日),程度较先兆偏头痛轻。
3、特殊类型偏头痛眼肌麻痹型、偏瘫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等。
偏瘫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临床特点为头痛发作的同时或之后出现同侧或对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尤以上肢明显,并可在头痛消退后持续一段时间。
基底动脉型:多见于有偏头痛家族史的女性,多在35岁以下起病,与月经期有显著联系。先兆症状包括眩晕、耳鸣、构音障碍、听力下降、复视、共济失调和双侧肢体感觉异常等。先兆症状持续10-30分钟后,出现枕部搏动样疼痛,常伴恶心呕吐。
眼肌麻痹型:临床少见,患者头痛发作次数较少,呈非搏动性眶部或眶周围疼痛放射到偏侧面部,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持续1~4天。眼肌麻痹与头痛并存,或在头痛缓解后仍持续一段较长时间,首先出现一侧上睑下垂,在几个小时之内可呈现第3对颅神经完全麻痹,有时出现瞳孔散大,偶可累及第4对、第6对及三叉神经眼支。眼肌麻痹通常能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以后某些眼外肌瘫痪可持续存在,偶有眼肌麻痹性头痛在两侧头部交替出现。
四、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可在头痛前24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内,出现情绪改变(易激惹、抑郁、情绪高涨),食欲改变、口渴、瞌睡、打哈欠、倦怠;先兆:突然出现视觉改变,包括不成形的白色亮光或多彩的亮光或黑朦;发现视物模糊不清,或物体成波浪状变形、扭曲;
2、头痛期:逐步出现单侧钝痛或胀痛,疼痛程度逐渐加强,数分钟到一小时达高峰,而呈跳痛或钻痛;头痛常在一侧颞部、眶后、额顶部;伴随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懒言少语。疼痛持续数小时到一天,很少超过三天,一般在睡眠后疼痛消失。
3、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不愉快感等症状。
五、鉴别
1、丛集性头痛
这是较少见的一类头痛,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持续15分钟3小时,发作从隔天1次到每日8次。本病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但始终为单侧头痛,并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和Horner征等。
2、紧张型头痛
这类头痛为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常为持续性,很少伴有恶心、呕吐,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
3、症状性偏头痛
由头颈部血管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未破裂的囊状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由非血管性颅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颅內瘤;由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如脑胶、脑膜等。这些继发性头痛在临床上也可表现为类似偏头痛性质的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典型偏头痛发作过程,大部分病例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或刺激症状,颅脑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病灶。
由內环境紊乱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子痫或先兆子痫等,可表现为双侧搏动性头痛,头痛在发生时间上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部分病例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出现可逆性脑白质损害表现。
4、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这类属于继发性头痛。头痛发生与药物过度使用有关,可呈类偏头痛样或同时具有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性质的混合性头痛,头痛在药物停止使用个月内缓解或回到原来的头痛模式。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对预防性治疗措施无效。
六、治疗原则
偏头痛无法根治,其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性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临床治疗偏头痛通常应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特异性药物(麦角类制剂、曲普坦类药物)。药物选择应根据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
2、非药物治疗
主要是加强宣教,帮助患者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1)偏头痛发作的时候,可以用我们的食指轻按太阳穴,持续按摩3-5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症状。
2)偏头痛时,可以一边用热毛巾敷在颈部,另一边用冰袋敷在前额上,这样一冷一热,会刺激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放松,缓解偏头痛症状。
七、日常生活管理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采取预防策略,可减少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1、创建每日生活计划:日常生活中,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并定时进餐,保证足够睡眠,每天作息规律,确保有足够的睡眠,但不要过度。头疼时,可尝试在黑暗、安静的房间里休息;另外,可用布包裹冰袋,放在颈后部,并轻按头皮的疼痛部位;另外,尽量控制压力。
2、经常锻炼:定期有氧运动可缓解紧张情绪,有助预防偏头痛,包括渐进式肌肉放松、冥想、瑜伽、散步、游泳、骑自行车;同时应注意,运动时要慢慢热身,因为突然剧烈运动会引起头痛。此外,经常运动也有助于减肥或保持健康体重,肥胖被认为是偏头痛的一个易发因素。
3、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如进食奶酪、巧克力等食物,避孕药、硝酸甘油等药物,以及避免过劳、紧张、情绪不稳,并遵遗嘱服药。
4、减少雌激素的影响:对于女性偏头痛患者,雌激素可能会诱发或使头痛恶化,所以应避免或减少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
5、坚持写头痛日记,有助于发现诱发偏头痛的因素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联系-8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