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主任提问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不良反
TUhjnbcbe - 2021/11/7 20:18:00
山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m.39.net/news/a_5748846.html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是一类通过连接头将细胞*性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生物药剂,使单克隆抗体作为载体将小分子细胞*性药物以靶向方式高效地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中。

ADC药物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的新起之秀。

截至目前,已有9种ADC药物在全球范围内获批用于临床,其中,我国已有2种ADC药物获得批准使用,另外6种由美国FDA批准使用(图1)。除了表1列出的8种药物外,年6月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针对HER2ADC维迪西妥单抗获批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治疗的HER2过表达晚期胃癌。

图1已上市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及其适应症(图源:参考文献3)

在了解ADC药物的研发历程、机制特点以及临床应用(患者筛选、用药计量、疗程等)的同时,我们还应深入了解ADC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及管理方法。这样可以在确保疗效的同时,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

由于抗体和细胞*性药物不同,不同ADC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同。相关不良反应按照影响器官组织分类为:血液学不良反应、输注相关反应、神经*性、肝*性、肺*性、消化系统疾病、心脏*性、感染、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肿瘤溶解综合征、代谢性*性、眼部疾病和中枢*性等。

1血液学不良反应

血液学不良反应是ADC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可进一步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风险。不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处理方法不一,具体如下。

血小板减少症

在全球人群中,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治疗患者中所有级别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20%~38%,≥3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2%~13%;其中,亚洲人群这一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更高,所有级别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达52.5%~69.8%,≥3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29.8%~45.0%。

对于应用T-DM1的患者,首次治疗前、每个治疗周期第1天(即每3周T-DM1用药前)及末次用药30天后,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在T-DM1给药期间,应规范监测血小板,出现血小板减少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同时评估出血风险和进行干预。

药物剂量调整建议:

2级(早期患者)、3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需暂停T-DM1用药,直至恢复至≤1级血小板减少。恢复后重新开始用药,剂量不变。如果早期患者因2~3级血小板减少症2次推迟用药,则考虑药物减量。

4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处理与3级类似,但重新开始T-DM1用药时,剂量需降低一个水平(3.6mg/kg调整至3.0mg/kg;3.0mg/kg调整至2.4mg/kg)。如果早期患者在用药为2.4mg/kg时仍发生类似事件,则考虑终止治疗。若晚期患者发生3或4级血小板减少症,未在末次给药后42d内缓解至≤1级血小板减少症,则终止T-DM1用药。

对于≥3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建议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建议参考《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版)》。如患者经常规升血小板治疗后效果不佳,应尽早请血液专科医生会诊,给予相应检测和处理方案。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ADC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对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高危(>20%)或中危(10%~20%)合并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可给予G-CSF预防。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个/mm3预期将持续1周以上时,可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体温>38℃时,及时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并完善检查,明确病原体后及时调整治疗用药。

2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是ADC药物治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3.0%。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偶尔会有恶心、呕吐、疼痛、头痛、眩晕、呼吸困难、低血压、皮疹和乏力。严重输液反应症状则包括呼吸困难、低血压、哮鸣、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呼吸窘迫、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和荨麻疹。

对有相关风险的患者,应预先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对乙酰氨基酚和/或苯海拉明,以最大限度降低输液反应风险。在输注过程中和输注结束至少1h内监测是否有输液反应发生。对于出现输液反应的患者,可及时中断输注,并给予类固醇激素或抗组胺药对症治疗;对于发生严重输液反应的患者,建议永久停药。

3周围神经病变

?

Polatuzumabvedotin(PV)、enfortumabvedotin(EV)、brentuximabvedotin(BV)和T-DM1均有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文献报道多以1~2级周围神经病变为主。

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损伤,如各种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感觉倒错和烧灼性疼痛等各种神经痛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四肢无力、蹲起困难、无法行走,甚至卧床。当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时,可给予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治疗;对于神经痛的症状,可选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文拉法辛或度洛西汀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由神经内科协助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当ADC治疗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3级)时,如患者因肢体无力行走不稳,需要工具辅助方可行走时,或因肢体麻木疼痛,经针对神经痛的药物治疗后,生活质量仍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生活困难时,应暂缓ADC治疗;

如症状改善,患者能够生活自理时,可考虑重新开始治疗,并调整ADC剂量至较低水平;

若发生更为严重的神经性病变(4级),危及患者生命时,应立即终止ADC治疗。

4肝脏*性

美国FDA此前曾发布gemtuzumabozogamicin(GO)相关肝脏*性的黑框警告,包括严重或致死性静脉阻塞性肝病(veno-occlusivedisease,VOD)。在治疗期间应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主任提问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不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