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李婶是江西上饶人,她和老公以务农为生,3个儿子在外做生意,事业有成,一个赛一个的有出息。儿子孝顺、婆媳和睦,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李婶的脑海里,却偶尔会冒出“不想活了”的轻生念头。
因为一种时不时发作的“怪异”腹痛,让李婶从四十几岁起就无法再下地干活。“开始是右侧腰痛,又酸又涨,渐渐转移到肚子,尤其是坐着或者躺久了就会疼起来。”李婶说,最近这3年,她从肚脐眼蔓延开的腹痛、腰背痛愈发严重,卧床休息或是上厕所大小便都无法缓解这种痛。痛得厉害时,就像往伤口上撒辣椒面,火辣辣的腹痛让她坐立不安,只能蜷缩着身体、抱着肚子半蹲,因为只有这个姿势,才能让她不那么疼痛。
北京、上海、厦门、南昌、沈阳……孝顺的仨儿子,轮流带着李婶到大城市求医问诊,专家让做的检查她一个没落下,B超、CT、心电图、胃肠镜等全都做了个遍,检查结果均显示并无大碍,可李婶的疼痛愈演愈烈。
就像夜以继日怀着已经“发动”、拼命想要呱呱坠地的宝宝,剧烈的腹痛不分白天黑夜,一阵阵发作,李婶即使吃了止痛药也每天只能睡2-3小时,她骨瘦如柴、精神萎靡,因为腹痛的折磨,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病也控制得欠佳。
为了治好腹痛,全家人不计代价,最后就连止痛药也起不到作用。“我连生了三个孩子也没有这么痛,我真是不想活了!”来到浙大一院疼痛科主任冯智英主任医师的疼痛门诊时,李婶精神恍惚,此前的就诊经历让她疲惫与失望,她还一度被认为是“躯体化障碍”(一种精神疾病)。
一旁的儿子心疼得流眼泪:“医生,救救我妈妈吧!她这辈子不容易!在来的路上,她还闹着让我们用车给她拉回去,抓紧安排骨灰盒和墓地。”
诊断如侦查,腹痛“元凶”终于被揪出
冯智英主任仔细查看了李婶那堆积了满满一文件夹的检查报告,又对李婶做了仔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她腰椎椎旁压痛明显,尤其是腰三横突部位、髂前上棘等部位。腹部有压痛,而且抬双腿的时候更痛。“哎呦,痛死了!”轻轻一按,李婶痛得叫了起来,冯智英主任根据既往这么多的检查报告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因基本不在内脏,而在腰椎旁和腹壁的肌肉神经,即脊柱源性腹痛,属于慢性腹壁疼痛综合征的一大类。为了进一步排除其他问题,冯主任安排了PET-CT和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同时为了减轻疼痛,在检查预约的同时为李婶进行了两次腹部和腰部的冲击波治疗,李婶的肚子痛和腰痛明显缓解了。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排除肿瘤、心理障碍等其他问题后,疼痛科专家在超声引导下为李婶进行L2L3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和椎旁肌肉臭氧注射,同时又做了腹横肌平面阻滞,把李婶折磨到崩溃的腹痛马上减轻了60%,从而进一步确认了“脊柱源性腹痛”的诊断。一月后李婶再来复诊时,她腹痛明显减轻,对疼痛科团队连声感谢,但是冯主任为李婶再次仔细体检后发现胸腰椎交界处压痛仍明显,再次进行微创治疗,箍在身上17年的“疼痛魔咒”终于被解除!“腹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由腹部内脏疾病所引起,也是医生对患者首先考虑的病因。可如果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胃肠镜、B超、CT、MRI等均未发现明显病变,但是仍腹痛迁延不愈,有的还伴随腰背部酸胀不适等,需要考虑脊柱源性腹痛了。”冯智英主任说,“腰部和腹部肌肉是一个整体,包括深层核心肌群和浅层核心肌群。前者包括腹横肌、腹内斜肌后部、多裂肌、腰大肌、横突间肌、棘间肌和回旋肌、横隔膜及骨盆底肌等;表浅核心肌群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腰方肌及臀部肌群等。这些肌肉直接与椎体连接,或通过各肌肉的协同收缩调节腹内压来维持椎体稳定。冯主任介绍,这类患者多见于体力劳动多或者久坐不动,腰背部肌肉劳损后慢慢殃及腹部肌肉,从而痉挛卡压相应的神经产生疼痛。在疼痛科,类似李婶这样的案例很多,患者因为腹痛,所以常常反复到内科、外科、妇科就诊,经医生或亲朋好友介绍最后才会前来疼痛科就诊。
划重点长期伏案工作者,尤其是女性,出现慢性腹痛、盆腔痛,或者感觉肚子像针在刺一样的痛,尤其是女性、长期伏案工作者,反复检查没有发现病因的,需要考虑是否腹壁疼痛综合征。
脊柱源性腹痛给予药物、冲击波和微创介入等治疗后,建议务必注意工作和生活的姿势,加强核心肌群的锻炼。
浙大一院疼痛科专家再次强调:诱发慢性腹痛的原因十分复杂如果慢性腹痛长期得不到医院的疼痛科进行检查治疗!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动作↓锻炼核心肌群减少慢性腹壁疼痛综合征的发生快和小编一起来锻炼吧!冯智英主任浙江大医院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MDPhD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学分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冯主任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帮助医生减少误诊误治,对某些疾病没有切身诊断经验的医生可以通过使用误诊智库,用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见识。
扫码了解误诊智库END来源:医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