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汉想知道精神科的诊断能否禁得起考验:伪装的精神病患者是否会被识破?
他招募了8个正常人,并进行了培训:假装存在幻听,其他正常,并在入院前不做个人卫生,浑身散发着酸臭。然后连他一共9人去精神病院看病,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结果公布后,一家精神病院表示不服,让罗森汉放马过来。罗森汉表示,近三个月会安排一些正常人去看病,看他们能否区别出来。
三个月后,这家精神病院称发现了41名假病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罗森汉并没有安排任何人去。
实验告诉我们,精神科医生很难判断刻意装病的人是否真的有病。
「被精神病」了,该不该反抗?目前没有任何仪器可以客观证明个体是否患有精神病,只能依靠精神科医生根据客观症状标准进行主观判断,但症状是可以捏造的。
那么问题来了:假若有人因经济利益,杜撰你的症状,将你送入精神病院,你该如何证明自己没病并尽快出院?
这就像一个死循环:
否认有病?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特征之一;
承认有病?赶紧的吧,精神病院正等着您!
反复强调自己没有病?
精神科医生不会买账的,因为重性精神障碍的患者缺乏判断自己是否有病的能力,你的话没有可信度。
激烈地进行抗争?
这样做,你就给医生留下了兴奋躁动、伤人毁物的有病印象。此外,因为有危害社会的风险,出院之日也可能会变得遥遥无期。
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难道只能当一只逆来顺受的小羔羊吗?
不用怕,手把手教你从以下10个方面全方位证明自己没病,这也是精神科医生评估患者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细节:
睡眠:遵守病房作息时间。如果睡不着,不要在病房里瞎转悠,更不要大吵大闹,建议在床上眯着,假装睡得很不错。
交流:与医生和护士交流时,要注意语速适中、语调平稳。按照沟通的情景,适时切换主动问和被动答。
情感:不要因至亲的背叛而过度消极。要知道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尽快出院,暂时抛开情绪,保持平稳的心态。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与自己的言行要协调。简单来说,讲述开心的事要露出笑容,不愉快的事则表现出痛苦。
行为:重新审视自己的平时的言行,是否和大众一致,若存在一些可能被怀疑的行为,请尽量隐藏起来。比如一些人喜欢睡前盯着屋顶思考,切记不要这么做,因为精神病患者有时候喜欢凝视某个地方,陷入幻觉。
语言:用词要得当,别自作聪明发明一些新词;用语要得体,符合当前的对话,不能问你吃饭没,你却说上了厕所;不虚构内容,别吹牛。
眼神交流:眼神要与医护人员进行互动,交谈时别左顾右盼。
思维与逻辑:思维连贯,逻辑要经得起推敲。
记忆力:要记得为你诊疗的医护人员姓名。
定向能力:能分辨你目前处于什么地方,能判断现在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
上述10个方面,对于正常人来说轻而易举,所以不必过分担心,顺其自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不幸入院,这些要注意1.不要频繁解释自己没病
精神病患者所说的可信度不高,需要精神科医生从细节入手。医生和护士会时刻观察每一个新患者的言行,评估是否真的患病,所以不要怕自己被忽略,从此永无出院之日。
2.不用过分担心服药
入院可能会被要求服用药物,可以向周边的病友请教如何藏药或吐药。如果检查较为严格,无法躲过,也不要过分担心。服药后可能会乏力、发困等,但短期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3.不建议尝试逃跑
每个精神病院都有三防:防逃跑、防自杀、防伤人毁物。精神科有一套防逃跑的机制,若尝试逃跑,被抓回来反而很有可能会被约束在病床上。
「被精神病」没那么容易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不能判断自己是否有病,陈述的内容往往也往往不可信,入院时诊断的依据往往是来自监护人。
然而,因为存在个体「被精神病」的风险,精神科医生也会多留一个心眼,不会完全按家属所说来进行诊断,而是会进一步核实评估。
精神科医生也不是「吃素」的。
精神医学已发展了多年,作为诊断依据的症状学非常丰富,若不是装病者拥有丰富的精神病学知识、了解诊疗程序以及精湛的演技,短时间内就会被识破。
在评估和观察期间,并不意味着你「被精神病」了,而是病情判断需要一定时间,这和其他疾病住院观察一样。
若患者不能诊断为精神疾病,且无危险倾向,一般能在一周内出院。
国家立法防止正常人「被精神病」年5月1日起正式运行的《精神卫生法》规定:若个体不存在危险或伤人行为,若非自愿,精神病院不能收入患者进行治疗。
若发生伤人或危险行为,医院考虑到可能存在危害社会的倾向,留院观察也是合理合法的,但几天内也会出院的,而且并不是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了。
即使被误诊,还可以向原机构或其他具有资质的精神病院提出再次诊断的申请,由另外两名精神科医生再进行评估。如果对再次诊断的结果存在异议,还可以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再次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
真正的难题
我们目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数已达1亿以上,患有重性精神障碍的约有万人,但实际上「被精神病」的案例并不多。
目前精神科的难题,并不是正常人「被精神病」,而是大约有70%真正有病的人没有接受治疗,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精神疾病的影响。
......胡树中说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拿岳飞举例子,岳飞有啥毛病?不照样让人给斩了。胡树中是个硕士,是病人中学历最高的人......。这个学历最高的病人有一套逻辑,他觉得自己没病,他又觉得既然在这了,那没病也是有病,多余的挣扎是无用的。你看准备在弟弟婚礼上逃跑的那个,不就又给送回来了,还给捆上了,这种事他可看过太多了。看得多了,人多少会变的。比方说,他刚来时特别懒散,现在他喜欢看书,念佛,看箴言。他说自己进来的原因是“买东西买多了”,当时单位来了个新领导,老找他茬,一次领导当着他面把一台新液晶电脑摔了,他受了刺激,也花买一台电脑,后来又跟妈妈吵了一架,就被送进来了。医生护士们都对他妈妈有印象,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有点“罗锅”,经常来送吃的,送钱,但从来不见他。老太太有三个孩子,胡树中是二儿子,大儿子前些年下岗后精神不好,胡树中的姐姐也有点不对劲,好像是工作中受了刺激。一家人唯独老母亲没病,可是老母亲已在去年去世了,他既不知道妈妈走了,也不知道自己可能要在这里待一辈子了。“精神病”这个事情,有时候像是一门“玄学”,医生咋劝都不听,病友之间常常交流却能带来一些改变。傅明刚和大伙聊过之后若有所得,过去他从不认为自己有病,他脾气好,语言组织能力强,也并不争强好胜,和普通人一样,不那么性格外露,凡事藏心里,没啥症状,咋就真病了?一定是媳妇在迫害他。现在他的想法转变了一些,其实,媳妇可以不那么激烈,不把他送进来的,他要是在外面慢慢吃药,估计也能好,虽然他自己也知道,在外面,他是不会去坚持吃药的。这样一想,在精神病院里待着,好像不是一件破坏他心脏的事了,他吸取病友们的教训,终于得出一个结论,“我应该是有病的”。他想起前年,前年之前,反正很多时候,他的表现都应该是有病的。他只是有点惊讶,为什么自己一下子变成了病人,他可不想承认,研究完那两张纸的症状,再研究自己,最后发现自己“好像十八九岁时就有躁狂症状”。傅明刚平静了很多,在确定“有病”这个事情之后,他好像总算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甚至还在这过了一个生日,媳妇特意给他买了好大一个蛋糕,大夫,护士,病友都吃到了。他还得知了一个消息,单位里几个同事想来看他,他们理解他为什么生病,“小傅心里有个结,没打开,打开就好了”,他管不了许多,今天病区有个人出院了,家属来接的,他很羡慕,因为媳妇还是不愿意接他回家。他感觉那个蛋糕也不那么好吃了,她毁了他的后半生,他恨她,以后有自由了,他就是要跟她离婚。又是一个精神病院里平平无常的日子,傅明刚来到导诊台,告诉护士他要找大夫谈谈,护士一边应着一边忙着自己的事,傅明刚搓了搓手,转身沿着走廊慢慢往回走,穿着一身的病号服,一言不发。傅明刚是精神病吗,是一片树林中该被修剪掉的病树虬枝吗?反正他是没能回家,没能找到一个答案,他在这里的新鲜感,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归于沉寂了。在整个故事的最后,字幕中只留下了一段话,“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里,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里”。这段话来自卡夫卡的《失踪者》,不过段话还有后半句没有说,“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谁知道呢,精神病院里的时间照常流转,总会有新的病人到来,尽管他们都认为自己压根就不是“疯子”。作者:震惊叔信息、图片来源:纪录片《囚》被关进精神病院,如何证明是正常人?
假如遭人陷害,被关进精神病院,那么该如何证明自己是正常人呢?
发誓死也不跟爸妈指定的人结婚的女主角,被一帮人关进了精神病院。护士给她打镇定剂,医生逼她吃各种药物。在精神药物的摧残下,她真疯了。
类似的影视作品太多了,被害妄想也是病啊
《十二猴子》里的主角来自未来,他回到过去拯救世界,却被当成精神病关了起来。
《飞越疯人院》的中麦克墨菲,是疯子当中的正常人,最后因为不服从如初中班主任一样专制的护士长,被切除了脑前额叶,成为了真正的废人。
那么,在现实世界中,会发生这种事情吗?如果被误关进精神病院,该怎么证明自己并没有疯?
艺术来源于现实。答案是会发生这种事情,而且没法证明自己没疯。
现实比艺术作品强就强在,你并不是主角,不需要为了剧情效果,演绎非常悲情的结局。所以你不要作死,拼命叫嚣自己没疯,每天嚷着要出去,打护士,百米冲刺跑向保安,而是要干脆好好配合医生“治疗”。那么医生认为你好转了,就会放你出去了。
既来之则安之,精神病院就像监狱,只不过没有冤案这回事,你没法证明自己没罪。
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就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情。
罗森汉是名心理学家,他想做个实验,看看能否假装成精神病人,医院。
他邀请了一些人参加实验,团队成员包括3个心理学家,一个20来岁的心理学研究生,1个儿科医生,1个精神病学医生,1个画家和1个家庭主妇。
假病人们事先准备了一下,包括不刮胡子不洗澡,让自己的外表看起来邋遢。他们决定在被问起症状的时候,一律说自己有幻听。比如听到耳边有“砰、砰、砰”的声音,听到有个声音在低语“虚无”、“空洞”这样的词。
至于其他的情况,比如个人经历、感情现状等,他们决定除了姓名身份外都一律如实回答。
整场实验中,罗森汉担心的不是被识破,或者团队不能统一步伐,导致实验结果价值降低,而是弄假成真。一旦队友真的被困在精神病院,他无法将他们解救出来。
于是,团队雇佣了一名律师作为场外支援。罗森汉怕自己遭遇不测,还立下了遗嘱,以求自己死后能够真相大白。
计划完成后,8名队员被送进了美国的各家精神病院。其中医院,医院,有赫医院,还医院。
他们十分轻易就让医生相信自己有病,团队的5男3女都入院了,其中7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人被诊断为躁狂抑郁症。
入院后,他们表示自己已经没有幻听的症状了,但医生仍然让他们接受治疗。假病人们将药片放在舌底,然后去厕所吐出。
就这样,他们之中住院最长的,住了52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9天。出院的原因是经过留院观察与治疗,病人的病情好转。
在此期间,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发现他们其实没有病。
这段日子里,他们每天写实验笔记,将精神病院的种种细节写下来。最初,他们担心记笔记的行为被盯上,但很快发现根本没人在意,于是就开始光明正大地写笔记。护工认为这是一种“书写刻板”。
由于无聊,在走廊来回踱步,被认为是“精神紧张”。
没开饭就提前来到食堂,被认为是处于口欲期。
一个假病人写道,虽然医护人员对他并不关心,但在名精神病患者中,已有35名对他表示了怀疑。患者认为他根本没病,其中不乏态度坚决者。他们认为,这个人估计是来暗访的记者或者教授。
假病人报告说,医护人员虽然很友善,但显然是将患者视作客观物体而非有人性的人类。在患者不在场时,他们经常会十分详细地讨论患者的情况。
除非执行公务,他们会避免与患者产生直接的接触与互动。
此外,医生们的诊断结果是毫无余地的,并不存在误诊。哪怕因“病情好转,可居家观察”将患者放出,他也将一辈子背负着精神病的标签。
离开精神病院后,罗森汉的论文《OnBeingSaneinInsanePlaces》引起了轩然大波。
医院感到遭受了侮辱,公开抗议。罗森汉表示,会在未来3个月再送几个假病人过来,医院能否发现他们。
医院接受了挑战,并紧锣密鼓地准备,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详细排查入院患者的情况。
医院从接下来3个月接待过的位病人中,找出19个确凿无疑的可疑假病人。还对其他的可疑分子分门别类,分成医生认为装病和员工认为装病,医生员工都认为装病等多种类型。
结果罗森汉表示,他在这3个月里,根本就没派出任何假病人。
于是没有任何疑问地,民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精神病运动”。大家对精神病人的遭遇深感同情,纷纷害上被害妄想,好像自己被误诊了。并拍出《飞越疯人院》这样的电影。
就像开篇说过的,在现实世界中哪怕真的被关进精神病院,也不是很可怕。这和被送入电击治网瘾中心还是不一样的。
因为任何心理异常,乃至心理疾病、精神障碍,只要不影响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都不需要太在意,乃至入院灌药。
所以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你这个精神病还挺正常,不打人不骂人,见面就问好,那就会多半认为你问题不大。
在精神病院待几周,思考思考人生,也就能出去了。也许没准还能认识几个物理学教授、艺术家之类的。
千万不要反复重复“我没病!”,就像真正的醉酒者会说自己没喝多一样,真正的疯子也是不会承认自己疯的,而且可能自尊心颇强,最讨厌别人背后说他精神不好。
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每个人可能都有点轻微的心理异常。一旦被陷害,进入精神病院那个环境,说不定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然后发现自己真有病。
《佛典故事》,“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这则佛典故事是出自于《杂譬喻经》卷1第17:(~《杂譬喻经》)经文的大意是说:外国有时会下起恶雨,如果这些恶雨的雨水下堕到江水、湖水、河水、井水,或者下堕到城池的水中,人们如果再饮用这水的话,就会让人狂醉,而且还得要经过七天以后,才能够解除这些*性。当时有一位国王,他具有很高的智慧,而且还能善于观察种种的因缘法相,所以当恶雨的云生起的时候,国王就知道了;因此就教人在一口井的上面加上盖子,让这些恶雨的雨水不会掉落到这口井中。那时候的百官群臣们,因为都饮用了这些恶雨水的缘故,因此全国朝野上下都发狂,各个都脱去了衣服、赤裸著身体行走;并且用泥土涂在自己的头上、脸上,而且还坐在国王的大厅上。所有人,就只剩下国王一个人没有发狂;当然这时候的国王依然穿著他平常所穿著的衣服,配戴著天冠和璎珞,并且坐在原本座位的大床上。因为所有的群臣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狂了,反而指责著国王说:“国王啊!您真是大大的疯狂,为什么只有您一个人穿著衣服呢?配戴著天冠跟璎珞呢?”众人们都互相地说道:“这显然不是一件小事,我们大家应该要一起思量思量怎么做比较恰当!”这时候,国王恐怕这些大臣们会因此而想要谋反,所以就故意用恐怖畏惧的样子告诉众大臣说:“我有良好的药物可以治好这种病,你们先稍微休息一下,等我服用这良好的药物以后,马上就出来。”于是国王就进入宫中,脱去自己所穿著的衣服,并且用泥土涂在自己的脸上,过了一会儿又回到大厅中。这时候,群臣们看见国王打扮跟自己一样,都非常的欢喜,对著国王说:“大王啊!这样的作法才是应该的嘛!”这些臣子们都不知道自己是正处在发狂之中,才会说出这样的话。经过七天以后,这些大臣因为饮用了恶水这些*性已经退去了,所以都清醒过来,当他们看到自己竟然赤裸著身体,以及头跟脸都涂满了泥巴的样子,都深深地感到惭愧和羞耻;也纷纷地都赶回到家中,各自穿上正常的衣服、戴上帽子来到朝廷集会。这时候,国王却仍然故意保持前七天的模样——也就是赤裸著身体坐在王位上。所有的大臣全部都惊怪地问国王说:“国王您平时是多么的有智慧啊!为什么今天会这样子呢?”于是国王就回答群臣说:“其实我的心是恒常处在定中的,从来没有变易;因为你们发狂的缘故,反而说我发狂。因为这个缘故,我就示范和你们一样,让你们觉得我和你们一样都没有发狂;等你们醒悟过来的时候,看到现在的我,其实就是之前的你们啊!你们说我发狂,而我并没有发狂,我只是随顺你们罢了;因为你们把错误的当作是对的,才有现在你们看到的情形,这并不是我真实心中所行啊。”接著,如来就开示说:“如来世尊度众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众生服用这些无明水,因此一切所行常常是颠倒发狂。如果听闻大圣佛陀所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无相’这一类的正知正见的话,必定会认为大圣世尊是狂言狂语的。因为这样的缘故,如来世尊为众生说法时,常常都是随顺众生的根器,并且会去善观因缘,现前开示说诸法是善法、是恶法,是有为法、是无为法。然而,诸法是远离善恶、有为无为,非善非恶、非有为非无为;从无始劫以来就是不生不灭,远离众相,无相一相,即是实相。”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众臣子皆醉,唯国王独醒;在五浊恶世也是众生皆醉,唯证悟者独醒。因为在五浊恶世中,真正破参明心的一定永远是少数,而且在成佛之前,一定或多或少被无明所遮障。......——《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佛法跟世法是否矛盾?有人说:“佛法不离世法,佛法也不坏世法。”这是没有错的,也就是说,佛法它本来就在我们的世间里面,跟我们的世间法同时并行的;只是我们常常对于佛法的认知跟对于世间法的认知,常常会有一些认识不清的地方。譬如说在《六祖坛经》里面,六祖慧能大师他就有这样的开示,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也就是说,佛法在世间,是要在世间的种种事相里面产生觉悟,如果离开世间而想要获得菩提的实证,就是三乘菩提的实证,那这样子是不可得的,就犹如兔子的角一样,在世间里面求兔子的角是一样的道理。也就是说,离开了世间法是没有所谓佛法的存在的,也就是说佛法跟世间法它是并行的,只是世间人所见到的世间,他的见解跟认知,跟佛法的认知是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点。因为我们所谓的佛法所谈的就是说,在我们这个法界里面,是有所谓的无常的法,而且也有所谓的常住的法,这个无常的法跟常住的法它是同时都存在的。可是我们世间人对无常的法总是希望它永远的存在,可是对于永远存在的法经常是否定祂,或是说不知道祂在哪里,忽略了祂,甚至有的还极力的去反对祂。也就是说,从佛法的眼光来看,如果它是一个无常的法的话,我们对于无常的法就不应该祈求它是永远的存在;可是如果说对于永远存在的法,我们就不应该去否定祂,反而是应该要去实证祂,那这样的话就会符合法界的实相。也就是说,我们有情,也就是我们世间人一般,总是在这个世间里面对无常的名闻利养非常的执著,而希望我们每一世所获得的名闻利养都可以永远的存在。可是,想要对于生灭无常的名闻利养,想要追求它一直广大,永远存在,就佛法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切实际的,这是颠倒的。所以说,佛法跟世间法它基本上它是不矛盾的,因为同样都在这个世间里面一起运作的。即使有人他不相信佛法,乃至有人破坏佛法,可是佛法一样在世间里面运行不悖;而且这个因果俨然,没有任何人可以去破坏它,或是改变它的。所以说,在我们佛法,就是要随顺于世间这个实相里面它本来的那个样貌,譬如说无常的法,我们就要承认它是无常的;永恒常住的第八识如来藏,我们就要承认祂是永恒常住的如来藏,而不应该产生颠倒。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世间人都在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或者是金钱,或者是权力的永远存在,而且要去获得它、保有它,而且坚执不舍。可是我们看到佛陀在经典里面就有说到,在世间里面,最有福德的人就是转轮圣王,就是国王,特别是金轮王,他可以管辖四大洲,他的福德是最为广大的,可是金轮圣王对于他的七宝,他能够永远去拥有它吗?佛陀也曾经说过,祂以前也经常作转轮圣王。在《长阿含经》里面就有一段经文,在描述以前佛陀在过去世祂的本生的情形。经典里面说:(《长阿含经》卷四)
这段经文在描述过去佛陀当转轮圣王的时候,他即将舍寿,他也作种种的修行,要离开世间;结果他的玉女宝就非常的不能舍离,就招集了象、马等等的这一些,还有种种的饮食、衣服、楼观等等,要请求转轮圣王不要离开。因为跟转轮圣王说:“您有世间最好的大象啊,马啊,乃至衣服啊,种种的珍宝都是世界最好的。这么好的东西,你应该要留下来,跟我一起来受用啊!”这个转轮圣王就跟玉女宝说:“你这样说,就不是一个随顺我的一种说法,也不是尊敬我而随顺我的说法。”而玉女她就很警觉,说:“我的大王为什么会这样来诃责我呢?因为我是为了大王的好啊!”结果转轮圣王就跟这个玉女说:“你应该这样说:这些七宝都是无常的,不可能永远保存著,而且大王的性命也就不久就要结束了,要到未来世去了。所以应该要认知到,我们在世间所有拥有的这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我们有情彼此相会面也都是暂时的,而且总是要有分离的时候。”而且里面又说:如果能够出生在这个世间的人没有永远的寿命的,所以应该要能够把世间的情分割舍,对世间的种种无常之物也要割舍,然后“以存道意”。什么叫“以存道意”呢?就是对于法道,就是永远存在的法性,这个法性是因为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常住,所以使得因果的法性永远存在。我们应该要存著这样子修菩萨道的这个意思,有了这个意思,才是众生彼此再相见的一个基础。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下,众生之间就不会去争夺世间的无常之物,那这个世间就能够众生彼此能够和乐相处,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互相的争夺。所以,转轮圣王就说到“宜割恩爱,以存道意”,也就是,彼此的恩爱虽然它是好的,譬如说我们为我们的眷属而恩爱,所以我们去世间里面去竞争;可是我们有些人总是会采用错误的方法,因为恩爱于自己的眷属,所以就不恩爱他人,所以产生种种的恶行,因为他不认为对方是眷属。可是我们这世的眷属跟我们分离之后,那个缘就尽了,我们又跟其他人当眷属;所以我们在这一世所看到的眷属,是这一世的眷属,可是我们这一世所看到不是眷属的人或有情,事实上他是我们过去世的眷属,或者是我们未来世的眷属。可是我们总是看到这一世的眷属的恩爱,没有看到过去世眷属的恩爱,也没有看到未来世眷属的恩爱,因为这样子而产生了种种的纷扰。这个都是因为,对于法界里面常存不变的第八识的存在,没有真正的认识;因为总是认为这一世我能够拥有世间的种种的资财,有了世间的金钱跟权利、名闻利养,我就可以照顾我的眷属,有种种的慈爱;可是对于其他人有没有伤害呢,就不顾虑。所以说这样就导致了人跟人之间就在争夺世间这些无常之物,而不再顾念过去的眷属、未来的眷属,只著重眼前的眷属。因为这样子,大家都用这样的方式去作种种的行为的时候,就产生了纷乱。可是,法界里面难道没有第八识如来藏永恒常住吗?其实是真的有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的永恒常住,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器世间能够这样子的运转,而且祂的法性不变。譬如我们在这个世界有物理定律,这个定律从古到今没有变,为什么能够经过那么长久的时间而不变呢?就是因为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有祂的法性来造作器世间,还有造作我们有情的有根身,还有我们的觉知心等等。等于说,色法跟心法都是由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所创造出来的,而且祂的法性常住;因为祂本身是常住法,所以使得祂所创造出来一切世间,祂所形成的法性也是常住不变的;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法界里面有常恒不变的第八识如来藏,可是也有经常变异的、生灭的世间法。可是世间人就是对于经常变异的世间法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世间人对于佛法的认知就产生了错误了。所以我们说,佛法跟世间法有没有矛盾?事实上它本质上是没有丝毫的矛盾。而且,不管你相不相信佛法,这个法界的运作的规则它就是如此,而且这个规则就是因为有如来藏祂的法性所使然的。那会产生问题就是:众生所认知的无常的法,众生总是喜爱它,而且希望它能够永远的存在,因为这样子才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而导致了佛法跟世间法表面上的背离。所以说,本质上佛法跟世间法它是一致的,它是没有任何的矛盾;可是认知上它就有矛盾之处,而且那是因为众生对于法界的实相不够了解。像我刚刚所举的这些,世间法它是无常的,可是世间人总是希望无常的法可以永远保存著;就像他对于健康,希望能够永远健康,可是健康也是没有办法永远存在啊,所谓的金钱也没办法永远保留。因为这个见解上的矛盾,也就是众生对于法界的认知矛盾,所以说也产生对于佛法的认识也是错误的,所以也产生了矛盾。所以有一部经叫作《罗云忍辱经》里面,佛陀有说:“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罗云忍辱经》)也就是说,佛陀所教导的光明之法,是跟一般人是不大一样的,乃至有点背离了;世间人所珍爱的,我们刚刚所说的转轮圣王的七宝,是世间人所喜爱的,可是在佛法里面却是被轻贱的。譬如说在同一部经典里面,佛陀也说:“七宝之耀,凡俗所贵,然其招忧,以致灾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罗云忍辱经》)也就是说,世间有种种的宝物,这种种的宝物的光耀是世间人都想要的,都把它看得很贵重的;可是世间所看重的这些宝物,事实上它是会招来忧患的。譬如说,我们也经常看到报导,有一些非常有钱的人家,他们如果没有很多的金钱的话,他们也许家里面不会产生纷争;可是就是因为家中有很多的珍宝,有很多的财富,所以父母死亡之后,就为了争夺家产产生了纷争,产生了纷争岂不就是忧恼了吗?所以说,这些世间的宝物虽然是凡俗所认为尊贵的,可是它会招来忧虑,乃至会产生灾患。譬如说有些更激烈的,为了要获得世间的种种宝物跟金钱,产生种种的杀害、互相的杀害,这就造成了灾患。可是在佛法里面,我们有说六度波罗蜜的第一个,叫作布施波罗蜜,布施波罗蜜就是跟世间的方法刚好相反。世间人总是喜爱七宝,对世间的珍贵之物,特别是金钱,特别的珍贵,而且要守护它。可是在佛法里面所教导的,反而是要把我们所拥有的金钱财物要布施给众生,让众生能够获得安乐。那布施这个法,事实上就等于是把我们凡俗所贵的财物把它推出去,然后不要自己拥有;这从世间人的眼光来说,这样子不就跟我去世间里面去获取财物的本意相反了吗?可是事实上,这是众生对于因果所不了解的。我们有情之所以可以获得这一世的资财,都是因为我们过去世惠施他人所造作的善业,所以这一世就依于因果的道理而实现了。所以,这一世有权有势,不代表未来世有权有势;因为他这一世有权有势,就他的因果来说已经实现了,可是实现之后,如果他没有再种植未来世的资财的因的话,他未来世他就没有资财了,他也没有什么权力可言了,因为一切都不离因果。所以,菩萨为了要获得未来去帮助众生所需要的资财,他这一世就努力广行布施;因为广行布施,才可以在未来世获得可以帮助众生的资财。所以,菩萨依于佛陀的教导的方法,他是广行布施,而对于众生惠施财物,乃至惠施法财的时候,是毫不吝惜的。可是他自己却不一定去大大的享乐这些财富的,因为他所获得财物的目的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摄受众生、帮助众生来行菩萨道的。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菩萨世世都能够有资生之具,能够有广大的福德,乃至可以行道。可是,如果世间人他只是想要获得财物而不想惠施众生的话,那他这一世可能有资财,可是未来世就不见得有。如果这一世已经没有资财可以广行布施,又没有去丝毫的行种种施的话,那他未来世就会更贫穷了。当然,布施不一定是只有金钱之施,还有其他不费财物的布施,在经典里面也有佛陀的教导。所以说,惠施众生是世间人所厌恶的,乃是不喜欢的;可是在佛陀的教导里面,它却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佛陀所教导的光明之法。所以,佛法的教导跟世间人的认知有时候是会矛盾的,而这个矛盾就是因为,对于世间里面“什么是无常,什么是常”这两个法之间认知上有所不同,因为认知有所不同,所以才产生了表面上的矛盾。所以说,如果我们每个有情能够仔细的观察法界里面确实有无常的法,也确实有常住的法的话,那这样的话,这个见解就会跟佛法一致,那所行所思就会跟佛法一致,就没有任何的矛盾了。——《佛法跟世法是否矛盾?》八个兄弟共一胎玄奘法师传:宁可向西走而死,决不东归而生(含全文链接)吃海鲜全身是病,信佛改吃素不治而愈链接:钻石的存在只是证明了这个世界是何等荒谬
“厨房钻石”松露,是母猪的挚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