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boweldysfunction,NBD)是由于肠道失去神经支配,造成肠道感觉和运动功能减退,缺乏胃结肠反射,最后导致排便障碍。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慢性腹胀、便秘、大便失禁等。
脊髓损伤后患者无法完成正常排便。正常排便过程是粪便刺激直肠末端壁内的压力感受器,将便意信号沿腹部神经和骶神经传导至排便低级中枢,然后经盆神经上行至大脑皮质,最后产生排便行为。排便行为依赖于大脑、脊髓、肠神经元,以及结肠、直肠、肛门括约肌、盆底肌等身体结构的相互协调作用。
脊髓损伤后上述神经通路受阻,排便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的联系中断、排便相关神经反射、胃肠反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直肠反射等)减弱、肠道自主神经及运动失调、肛门括约肌与盆底肌的肌张力和肌力异常,患者出现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目前,针对脊髓损伤后导致的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包括以下方式:
1.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常用药物是缓泻剂(比沙可啶,乳果糖,车前子)和促胃动力药(西沙必利,普鲁卡必利,新斯的明)。研究显示,促胃动力药的应用易引起腹痛、腹泻和头疼等药物不良反应
2.手法治疗2.1手指直肠刺激是通过食指或中指戴手套,缓慢插入直肠以圆形运动方式刺激左半结肠与直肠壁引起神经冲动,传到胃肠道粘膜下神经丛,促使结肠蠕动波产生,诱导排便反射,广泛应用于辅助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排便过程中,但该刺激方法可能会引起直肠收缩压力过大,引发内脏牵涉反射,损伤肛门直肠粘膜、肛门括约肌,导致患者血压增高
2.2腹部按摩用于恢复期的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慢性期患者肠道活动减少、腹压变小,引起腹痛和排便困难。腹部按摩20分钟,按摩方向沿顺时针从盲肠至结肠,可促进直肠波产生和加快结肠运动,该方法有助于缩短结肠运输时间、增加排便频率。
3.肛门冲洗肛门冲洗是将导管插人直肠,向球囊充气以固定在直肠内,通过手动泵进行清水灌肠,排空灌肠液和粪便,较广泛应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时的替代治疗。已有研究证实,冲洗能够减少患者肠道管理时间,缓解便秘症状与减少大便失禁次数,长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肛门冲洗可能会引起部分患者腹痛、肛周出血以及肠穿孔,因此在使用肛门冲洗治疗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操作培训与应急处理。
4.骶神经电刺激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可调节肠道局部反射通路,提高结肠波动频率和腹壁压力,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及感觉功能。因个体差异,参数选择如刺激频率、强度存在差别。Lombardi等对39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行骶神经电刺激(脉冲刺激频率5—20Hz,周期s,振幅0.5—4V),分为便秘组和大便失禁组,治疗1个月及随访38个月后症状有改善。
5.功能性磁刺激功能性磁刺激是通过对T6-T12的脊神经节及其支配的深层腹肌进行激活,有助于触发肠道自主神经系统,加快肠道蠕动,缩短部分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患者结肠运输时间。Tsai等对22例平均年龄46.7岁伴有胃肠道障碍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3周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在T9和L3神经处分别进行每日20min功能性刺激治疗,刺激强度从50%增加到70%,刺激频率为20Hz,每分钟刺激2s,间歇28s。结果表明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肠道症状。
6.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常与盆底肌训练联合使用,通过可视化信号提示正确引导患者盆底肌锻炼,协调肛周肌肉放松与收缩运动,增加肛门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力、肌耐力,同时提高肠道自主神经控制和直肠灵敏性,缩短肠道管理时间,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便秘和大便失禁。Mazor等对2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6周生物反馈治疗,每次30--60min,具体干预措施包括正确排便方式、直肠感觉再训练以及呼吸训练。结果显示有效。
7.肠道管理及生活方式改变多元化的肠道管理包括均衡饮食、摄人足够液体和纤维、生活方式改变、合理使用栓剂和减少药物使用。通过肠道管理改善大便性状,促进肠道排空。研究显示,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饮食中饱和脂肪摄人过多,水果、蔬菜、全谷类、植物蛋白等摄入不足。合理的肠道饮食管理能够一定程度减少脊髓损伤患者肠道排空困难的发生率。
生活方式改变是结合患者脊髓受伤前排便习惯与生活方式养成定时排便和正确如厕方式,在清晨或饭后20min内利用胃结肠反射坐在马桶上或左侧卧在床上进行排便,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行动不便的患者坐在马桶上时可以建议使用脚凳。
8.创新疗法山柑藤枝特制的牙刷,刺激牙周组织内的三叉神经末梢后,通过内侧纵束传输刺激大脑内迷走神经核,进而增加胃肠内迷走神经活动,产生肠道蠕动波,可用于部分存在严重便秘的脊髓损伤患者。
辅助行走设备通过提高下肢运动,增加患者运动量,刺激结肠蠕动、增加腹压,缩短排便时间和增加排便次数,应用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
口服益生菌治疗。研究显示,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肠道内胺酸果菌科、劳特氏菌属、紫单胞菌科和韦荣球菌高于健康男性,拟杆菌属和拟杆菌科丰度减少。益生菌通过动态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数量和种类,稳定肠粘膜屏障功能,恢复局部以及全身免疫反应,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肠免疫组织系统功能。
9.中医治疗腹部推拿、针刺、灸法、中药穴位离子导入等中医康复技术,通过加快肠道蠕动,动态调节肠道神经节段兴奋性与肠道内环境,恢复肠道生物钟的周期性,增强排便意识,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便。
10.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结肠造口术、顺行节制性灌肠术和自体干细胞治疗。具体手术方式,这里不进行详细阐述。
文章参考来源:
1.庄维崧,彭娟娟,白子荣,等.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康复干预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36(6):-.
2.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任何康复问题,可点击下方进行在线咨询
或拨打下方电话进行咨询、预约治疗康复医学科病房、骨科康复门诊:2号楼三楼(-)康复医学推拿理疗门诊:5号楼三楼(-)康复医学儿童康复治疗部:5号楼三楼(-)康复医学科介绍图文:广西医院康复医学科
审核:梁文锐主任
策划:龙耀斌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