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康复大讲堂疫情之下康复学习系列课程5
TUhjnbcbe - 2021/4/30 1:04: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index.html

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lymphoma,BL)于年由DonnisBurkitt首先报道,是一种高度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发病率低,进展快,死亡率高。虽然BL被认为是淋巴结淋巴瘤,但大多数病例存在淋巴结外浸润,且该病起病形式多样,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更是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本院年收治的1例包括自主神经等周围神经系统异常起病的BL患者,通过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成人BL累及周围神经(包括自主神经)非常罕见,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病理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BL的周围神经受累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BL化疗过程中易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注意预防。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

因“乏力伴心慌10余天”于年8月16日收入医院心内科。

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以近端为主,伴走路不稳,同时有心慌症状,伴出汗量明显增多。既往糖尿病病史2年,服用二甲双胍0.5g/次、2次/d治疗,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史。

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79mmHg,肺听诊无异常,心率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无力,双下肢明显,不能独立行走。

辅助检查:心电图心率次/min,多导联ST-T改变,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实验室检查:电解质联合肾功能检查:尿素10.36mmol/L,Na+mmol/L(正常范围~mmol/L),Cl-95mmol/L(正常范围99~mmol/L);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查:血小板计数85×/L,C反应蛋白.69mg/L;凝血功能:D-二聚体6.41μg/ml;心脏标志物、B型钠尿肽、甲状腺全套、输血常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外院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初步考虑:(1)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2)双下肢无力,原因?(3)2型糖尿病;(4)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入院当日请神经内科会诊,神经系统查体(阳性体征):四肢腱反射引不出,双上肢肌力近端4级,远端5级,右下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3级,双侧病理征(-),痛觉及深感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划痕征(+)。考虑定位诊断: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定性诊断:吉兰-巴雷综合征;建议做肌电图、腰椎穿刺检查。

入院第2天转至本院神经内科,做肌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腰椎穿刺示压力mmH2O,有穿刺伤。脑脊液检查:颜色为红色,混浊度为雾状浑浊,无凝块,潘氏试验(++),脑脊液红细胞计数29×/L,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9×/L,多核白细胞47.4%,单核白细胞52.6%,氯化物mmol/L,脑脊液总蛋白1.94g/L,脑脊液墨汁染色阴性。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细胞分离。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85U/L,α-羟丁酸脱氢酶.32U/L。颈胸联合胸腰段核磁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性大。

入院第3天给予丙种球蛋白20g试验性治疗。用药1d后患者病情略有好转。

神经系统查体:双侧下颌浅感觉明显减退,双侧桡骨膜反射可引出,阳性,余反射仍未引出,双上肢肌力较前好转,近端5级,远端5级,双下肢肌力也较前好转,右下肢3级,左下肢4级。

追溯病史:患者诉近半个月来体重下降10kg,考虑副肿瘤综合征不除外。入院第4天患者突发腹痛,查体可触及右腹包块,急查腹部CT提示回肠末端占位,回结肠套叠不除外,并继发小肠梗阻,考虑恶性病变;大网膜、网膜囊、肠系膜区及腹主动脉旁多发肿大淋巴结。肿瘤标志物CA.32U/ml。

请普外科会诊,并转入普外科。转科后当天夜间,患者体温升高,达38.9℃。入院第5天凌晨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59×/L,红细胞计数4.21×/L,血小板计数75×/L,C反应蛋白.56mg/L。

全院会诊,建议完善腹部增强CT和肠镜活检,必要时腹部肿物穿刺活检。等待检查的过程中患者间断发热,于入院第7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76×/L,红细胞计数3.98×/L,血小板计数37×/L。请血液科会诊,完善骨髓穿刺术。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示肿瘤细胞占有核细胞的78%,成堆分布,大小不一,嗜碱性极强,为深蓝色,可见大量空泡,形态学不除外BL(图1)。

患者于入院第8天转入血液科。再次做骨髓穿刺,送天津血液学研究所进行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检查结果显示标本中可见异常B淋巴细胞,为生发中心来源,考虑BL可能性大;表达CD19、CD20、CD10、CD79a、CD38;弱表达CD22、CD79b;不表达CD5、CD23、TdT;EB病*DNA定量阴性。

病理结果提示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基因检测结果提示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筛查阴性或低于检测灵敏度,IgH/myc融合基因阴性。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描述:46,XY[8],可见8个正常中期核型。诊断为Ⅳ期BL。

入院第11天,给予R-EPOCH治疗(治疗前给予利妥昔单抗mg,治疗第1~4天分别给予依托泊苷95mg、长春新碱0.76mg、吡柔比星28.5mg,治疗第2天给予环磷酰胺mg,治疗第1~5天给予泼尼松17mg),同时输注血小板。治疗第4天,患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患者血小板持续下降,最低达30×/L,家属放弃治疗,于入院第15天自动出院。出院诊断为Ⅳ期BL、溶瘤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于出院后第2天死亡。

2讨论

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0%,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且成人预后更差[1]。该病发病率低,进展快,死亡率高,因此尽早诊断对延长存活期、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本例BL患者成年起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且该患者临床进展迅速,以周围神经系统异常起病,临床更加罕见,同时腹部包块增长迅速,血液系统异常变化快,令临床猝不及防。了解此类疾病,可帮助临床医生增加经验,减少误诊,快速诊断,争取治疗时机。

在WHO的分类中,BL有地方型、散发型和免疫缺陷相关型3种临床分型,其中散发型BL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没有特定的地理或气候分布,是亚洲BL最常见的类型[2]。BL肿瘤细胞呈中等大小,胞质丰富,嗜碱性,常伴“星空”现象。BL细胞表面表达IgM、BCL-6、CD19、CD20、CD22、CD10和CD79a,而CD5、CD23和TdT呈阴性[3]。

BL的一个显著特征是t(8;14)易位形成c-myc基因与IgH基因的融合,见于80%的患者,其余20%基因的融合可能是由t(2;8)或t(8;22)易位形成。因此基因及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虽然BL被认为是淋巴结淋巴瘤,但80%以上的病例存在淋巴结外浸润。淋巴结外BL多发生在胃肠道(50%)和头颈部(25%)[2]。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成年人占13%~17%[4],而周围神经系统受累的仅占5%[5]。

腹部尤其是回盲部是最常见的浸润部位[6],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肠梗阻、胃肠道出血、类似急性阑尾炎或肠套叠的综合征。在诊断时,患者通常有巨大的肿块,而且生长速度很快,乳酸脱氢酶和尿酸水平升高[7]。

本例患者出现巨大的腹部肿瘤,且生长迅速,出现类似表现的患者,临床上要考虑到BL的可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部位包括脑、软脑膜、脊髓、硬膜间隙,也可表现为副肿瘤综合征。侵袭软脑膜是神经系统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5%[8]。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头痛、恶心、交通性脑积水、脑神经病变(即复视、面部无力、听力丧失、失衡、眩晕、吞咽困难、沙哑)、四肢无力、感觉异常和疼痛。颅脑MRI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诊断。

MRI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软脑膜增强、蛛网膜下腔结节或硬膜内的神经根肿大伴强化,脑脊液检查显示淋巴细胞增多和蛋白质增加,伴或不伴有低血糖[9]。本例患者颅脑CT和脑脊液检查均未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除此之外,有研究指出,脑脊液流式细胞学对成熟肿瘤淋巴细胞的检测更为敏感,也应纳入脑脊液检查当中[10]。

周围神经受累的最常见原因是化疗引起的神经*性并发症,常于化疗后数周至数月后出现,典型表现为远端感觉运动性的混合性病变[11]。

而本例患者起病时心率快、出汗多,皮肤划痕征阳性,考虑自主神经系统受累;查体示四肢腱反射消失,肌力弱,考虑周围神经系统受累,且以运动神经受累为主;患者主诉有下颌部麻木,查体发现下颌局部痛觉减退,提示少部分感觉神经受累;腰椎穿刺虽然有穿刺伤,但存在明显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且患者肢体无力以近端为主,提示周围神经近端神经根处受累明显;但肌电图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考虑可能与病变时间短有关,但因为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没来得及复查。

综合以上定位,考虑本例患者以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为主。本例患者在接受化疗前以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自主神经病变起病,临床非常罕见,具体机制有以下两种可能[12]:(1)神经中恶性细胞的直接浸润和传播(通过尸检和/或神经活检证实),表现为神经淋巴瘤综合征;(2)副肿瘤综合征,包括具有抗髓鞘活性的单克隆IgM增殖的神经病变,以及急性和慢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肿瘤细胞表达的抗原产生抗体,然后与神经系统成分发生交叉反应。这种自身免疫理论是通过鉴定不同的抗体来支持的[13],目前可以通过副肿瘤抗体的检查进行明确。

这些神经病变通常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均受累,以累及运动神经多见,可为急性或慢性进展,可能先于肿瘤的全身表现,主要病变是脱髓鞘神经病变,脑脊液蛋白升高也较常见[14],因此也可能符合临床常见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或慢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标准。本例患者因表现为心慌、出汗等自主神经病变和无力、腱反射减弱等周围神经病变,脑脊液显示蛋白-细胞分离,而被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

研究发现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周围神经髓鞘成分的髓鞘抗体[15],对患者进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

TUhjnbcbe - 2021/4/30 1:04:00

前言介绍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上几节课给大家分享了脊髓的解剖知识。回顾前面的课程,我们知道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有31对脊神经相连。不仅如此,脊髓与脑的各部之间还有着广泛的纤维联系哦。

在正常状态下,脊髓的活动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脊髓以传导功能为主,而灰质核团结构相对简单,白质传导束与脑干的白质相延续。传导通路中包含了脑干联系,因此我们学习脑干区域,那脊髓系统就更简单明了。

所以我们今天的学习主题就是脑干系统,了解脑干的解剖与功能,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哦~

脑干的解剖概念

脑干(brainstem)位于大脑下方,颅后窝前部,脊髓和间脑之间,腹侧邻接颅后窝前部斜坡,背面与小脑相邻;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较小部分,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是脊髓向上延伸的部分,其下端与脊髓相连,上端与大脑相接。脑干自下而上可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腔隙为第四脑室,其向下续于延髓和脊髓的中央管,向上接中脑的中脑导水管;脑干内部结构(灰质、白质),较脊髓复杂,出现大面积网状结构。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有关。

脑干腹面观

1.延髓Medullaoblongata:延髓居于脑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

①分界标志

上端--借延髓脑桥沟与脑桥分界;

下端--以枕骨大孔与脊髓分界;

②特点--脊髓所有的沟裂均延伸至延髓;

③主要结构

锥体Pyramid、锥体交叉Decussationofpyramid、橄榄Olive(藏…核);

④附着的脑神经包括Ⅸ、Ⅹ、Ⅺ(橄榄后沟)、Ⅻ(锥体与橄榄之间);

2.脑桥Pons:脑桥位于中脑与延脑之间。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①主要结构脑桥基底部、小脑中脚、基底沟;

②有4对脑神经附着

延髓脑桥沟内(自内侧向外侧)——Ⅵ、Ⅶ、Ⅷ;

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Ⅴ;

3.中脑Midbrain: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

①主要结构:大脑脚、脚间窝、后穿质;

②动眼神经根自大脑脚内侧出脑;

脑干背面观

1、延髓

上部:构成菱形窝的下半,以髓纹同脑桥背面分界;

下部:形似脊髓,主要结构有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

2、脑桥

构成菱形窝的上半、窝的上外侧为小脑上脚;

3、中脑

①主要结构---两对隆起

上丘--为视觉反射中枢,借上丘臂连外侧膝状体;

下丘--为听觉反射中枢,借下丘臂连内侧膝状体;

②有滑车神经附着,自下丘下方出脑,是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神经;

第四脑室Fourthventricle

1.位置--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

2.顶朝向小脑,构成包括:

前部---小脑上脚+上髓帆;

后部--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由上皮性的室管膜、软脑膜及表面的血管构成。其部分血管反复分支成丛,夹带软脑膜、室管膜上皮突入室腔,形成第四脑室脉络丛

3.交通

①向上--经中脑水管→第三脑室

②向下--通脊髓中央管

③经脉络组织上的第四脑室正中孔(1个)和第四脑室外侧孔(1对)→蛛网膜下隙

第4脑室底——菱形窝

①构成为脑桥背面,延髓背面上部,两者以髓纹分界;

②境界

上外侧界--小脑上脚;

下外侧界--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

③主要结构

正中沟、界沟、内侧隆起;

前庭区--深面有前庭神经核;

听结节--深面有蜗神经背核;

面神经丘--深藏展神经核、面神经膝;

舌下神经三角--深面有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三角--深面有迷走神经背核;

小结

1、脑干是脑的中轴部分,占据颅后窝的前部,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

2、脑干背侧与小脑相连,上方被大脑两半球所覆盖,以视束与间脑毗邻。

3、整个脑干的外型大致是前后略扁的圆柱状,脑桥的腹面及两侧因小脑的发展而明显突出。

4、凡是上、下行的传导束都要通过脑干才能与脊髓、小脑和大脑半球相联系。

5、由于头部感觉器官如视器和位听器的分化和发展及腮弓的衍化,12对脑神经中除第1、2对外都与脑干相连,因而脑干内尚有与各对脑神经相连的脑神经核以及随之产生多途径联系的网状结构。

感谢顾昭华老师分享康复知识

GCT

精彩推荐

|因疫情发展,响应国家号召,原3月GCT手法班延后开班,转告~疫情之下康复学习系列课程1—“脊髓节与皮肤、肌肉与内脏”疫情之下康复学习系列课程2—“脊髓节与皮肤、肌肉与内脏”疫情之下康复学习系列课程3—“脊髓的内部结构与功能”因疫情发展,响应国家号召,原定年3月14--15号两天的《GCT整体控制--三级感觉管理手法在神经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培训》现延期开班,延后时间将在疫情结束后的一月内开班,各位同仁不要着急哦,会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最快公布确定开班时间。

原邀请函内容:

隔离病*不隔离爱,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未来所有的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希望一切安好。没有复工的同仁在家也要记得学习哦,必须需要外出的朋友记得戴口罩勤洗手及时消*保护好自己哦。说句题外话,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愿我们善待自然。

GCT手法班简介

GCT整体控制三级感觉管理手法在神经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是由顾昭华主任在十五年康复治疗实践中探索出的集国际国内诸多手法精华融于中国传统武术与养生文化中创新总结出来的一套治疗技术和治疗理念。三级感觉管理手法是同时巧妙整合触觉、本体、前庭感知和视听理解在内的重要感觉帮助患者恢复最佳功能的一门神经康复技术。本次培训班主要以具体临床思维和治疗策略结合具体手法的操作为主,以临床患者的实例演示实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理论内容尽量压缩并提炼理论精华于实践中分享!内容整合了躯干核心、肩胛骨盆、手足功能恢复的具体操作技术,训练内容涵盖了呼吸训练、仰卧位训练、侧卧位训练、坐位平衡、坐站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手法如何在重症、疑难、需要更完美的康复的患者的应用!GCT整体控制-三级感觉管理手法独特性是患者大部分训练在不稳定的环境下且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腹式呼吸的体位并通过三级感觉手法的同时管理,在促进大脑边缘系统在不安全环境下,提高患者的醒觉和自动的保护能力。

GCT实用型技术!~

对培训班有任何问题联系邀请函里谢老师!~

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扫码咨询哦~见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复大讲堂疫情之下康复学习系列课程5